2023年11月29日18時30分,一列編組55輛,滿載著服裝玩具、機電產品、汽車配件等貨物的2001次中歐班列從新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開出,駛往波蘭馬拉舍維奇,這是該口岸2023年開出的第7000列班列。
班列發動,鐵流滾滾,循著烏黑的鐵軌,似乎在訴說著“過往”。
2000多年前,張騫率員西使,“走”出了一條絲綢之路,連接亞洲與歐洲,司馬遷用 “鑿空”來形容這一壯舉;2000多年后,霍爾果斯鐵路口岸,曾經清寂的“小站”,如今人來人往,大到建材、新能源汽車,小到服裝鞋帽、電子產品,這些貨物搭乘班列,從這里駛向中亞和歐洲。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2023年以來,各地金融業加大對“一帶一路”合作新領域的支持力度,擴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服務覆蓋面,推動資金融通持續深化,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資金融通讓合作之路更遠
2023年4月,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新貝爾格萊德-蘇爾欽段建成通車;6月,由我國某能源集團旗下的工程公司承包的約旦2臺235兆瓦機組油頁巖電站項目建成;7月,中孟兩國合作建設的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項目舉行竣工典禮……
一個個項目、一筆筆投資、一次次“出海”,2023年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各領域收獲豐碩。
“如果把‘一帶一路’比作經濟騰飛的翅膀,資金融通就是助力騰飛翅膀的‘血脈經絡’。”在《共榮十年——中國阿聯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功故事》專題片中,講述了馬克圖姆太陽能公園項目的建設過程。該項目是全球最大的在建太陽能光熱光伏一體化項目,也是“一帶一路”上典型的國際產能合作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44億美元,上海電氣集團是工程總承包商,約33億美元的合同金額創上海企業單體可再生能源項目中標金額之最。其中,國際銀團高級債務總金額約24.3億美元,中國銀行作為聯合牽頭行承貸6億美元。在中行總行統一安排下,中行上海市分行作為內部牽頭行,聯動迪拜分行等機構共同參貸。
上海金融業以資金融通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切入點,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加快提高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同時助力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推動政策溝通,促進民心相通。據統計,2013年到2023年6月,上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累計投資336.73億美元,累計承包工程合同額達811.25億美元,金融為上海推進“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提供了高能級服務支撐。
因勢而謀,因勢而進。“一帶一路”給內陸四川提供了一個“出海”契機,也同樣給金融業帶來了機遇。目前,四川已落地全國首個基于中歐班列多式聯運一單制的跨境區塊鏈平臺“中歐e單通”,聯合推動創設跨境區塊鏈“數字成渝號”場景,支持成渝兩地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區域融資。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行長嚴寶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四川將進一步依托“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完善信息共享、政策咨詢、項目溝通、金融對接等平臺,推進跨境資本流動和跨境金融業務。
外匯便利讓企業“出海”更容易
貿易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推動投資“走出去”,不僅企業觀念需要轉變,金融服務也需要轉型升級。隨著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及跨境投融資活動的日益多樣化,市場經營主體對外匯便利化也有了新的訴求。
2023年12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進一步深化改革 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共包括9項政策措施,其中,經常項目政策措施4項,資本項目政策措施5項。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始于2019年1月。彼時,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海、浙江開展首批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經過4年多的時間,我國各地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已實現“秒申請、分鐘辦”,業務單證準備和業務辦理時間節約一半以上。
在承載東西商貿往來的古絲綢之路起點陜西,外匯局陜西省分局積極拓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政策惠及面,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先后在省內西安、楊凌、寶雞、渭南、漢中、咸陽等地落地,緩解了中歐班列“長安號”產業鏈企業融資難題,提高了外債辦理線上化助力涉外實體經濟跨境融資效率,全省跨境融資創新試點實現“量增、面擴”的良好局面。
2023年9月,在銀川舉辦的中阿博覽會“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境外園區暨中沙吉贊產業集聚區投資推介會上,我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集中簽訂了25個經貿合作項目,總金額370.95億元。如此豐碩的成果,得益于寧夏在外匯便利方面所做的努力。記者了解到,人民銀行寧夏回族自治區分行始終聚焦跨境貿易深耕外匯服務關鍵環節,以提升便利化水平為抓手,在政策支持上做“加法”,在業務流程上做“減法”,為市場主體參與“一帶一路”外貿活動降成本、增績效。
云南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一批沿邊自貿試驗區。目前,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已從昆明推廣至全省大部分州市,有效助力跨境貿易市場主體“降本增效”。截至2023年9月末,云南省便利化試點銀行從3家增至6家;試點企業從9家增至48家;試點業務累計1391筆,較2022年增長8倍,金額10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8.1倍。
綠色金融讓底色更綠
綠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也是金融機構服務“一帶一路”的特色。
以新疆為例,在綠色金融的助力之下,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正通過 “能源絲綢之路”,向東部地區輸送綠色動力。
2023年7月,新疆哈密巨融能源燃氣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西氣東輸二線配套年產50萬噸液化天然氣工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這是目前國內單體最大的LNG工廠。作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重要戰略節點,該項目充分利用當地的天然氣資源,解決進疆通道LNG能源供應,輻射河西走廊一線及周邊省區,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落地。
為更好地推動該項目建設,人民銀行哈密市分行依托綠色項目信息共享機制,指導建行哈密分行投放項目貸款7000萬元,期限84個月,為該項目建設提供“一站式”“低成本”資金支持,促進企業綠色發展。
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綠色發展需求,除了傳統融資模式,創新型產品也持續推出。2023年5月, 十余家金融機構聯合發布了《綠色金融支持“一帶一路”能源轉型倡議》,呼吁有關各方持續加大對共建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領域支持力度。其中,工商銀行已在香港地區、新加坡、盧森堡和迪拜成功發行全球多幣種“一帶一路”主題境外綠色債券,最終發行規模等值20.3億美元。據了解,此次綠色債券發行同時符合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綠色債券原則和中國綠色債券原則,包含美元浮動及固定利率、歐元固定利率、離岸人民幣固定利率三個幣種、四個品種,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綠色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果領域的綠色項目。此外,中國銀行已簽署或參加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PRB)、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等十余個綠色和ESG相關倡議及機制,支持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舉辦;深度參與國內外一系列標準制定,與全球共享綠色金融研究成果和發展機遇。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