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咸陽市堅持把鄉村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以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和社會風氣文明度為重點,創新舉措、夯實責任、合力推進,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圖為旬邑縣張洪鎮新豐村航拍大景。周季 攝 (資料圖)
堅持把規劃引領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引擎,按照“先布局,后落子”要求,建立“政府組織領導、村民發揮主體作用、專業人員開展技術指導”的村莊規劃編制機制,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因地制宜界定鄉村建設規劃范圍,確保了各項建設依規有序開展。強化對規劃編制工作的資金支持,今年市級銜接資金安排3300萬元,專項用于保障各縣市村莊規劃編制。截至目前,全市2023年464個村莊規劃編制任務已完成343個,為推進鄉村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堅持把示范帶動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方法,按照“示范村先行、面上村推進、幫扶村傾斜”思路,統籌整合調配各類資源力量,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市優惠支持政策,突出加強對12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30個重點幫扶村資金傾斜和項目支持,培育打造了一批成效顯著、舉措創新、富有特色的示范典型。旬邑縣西頭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三原縣天井岸村獲得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長武縣十里鋪村、彬州市西留村、永壽縣曹德村等5個村入選“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禮泉縣肖東村、武功縣崗上村、乾縣邀駕宮村等4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在全市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堅持把項目推進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按照“建設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要求,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項目為重點,建立鄉村建設項目庫和任務清單管理制度,堅持突出重點、近細遠粗、分步建設,推進鄉村水電路和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有關方面加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年度計劃實施的753個鄉村建設項目已完工491個,財政銜接資金總投入5.72億元。堅持把健全機制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建立專項任務責任制,按照一項任務、一個推進方案要求,細化分解指標任務,逐級壓實層級責任,狠抓工作推進落實,有力推動15個專項行動建設任務細化、實化、具體化。強化工作推進與跟蹤問效,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調度會、推進會等研究部署、督促落實鄉村建設重點任務,落實“月調度、季觀摩、半年點評”工作推進機制和人居環境整治“曬比評”機制,有力推動全市鄉村建設有力有序開展。
來源:咸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