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咸新區能源金貿功能區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打造示范引領的創新生態、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自由便利的營商生態、融通互動的開放生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西咸新區能源金貿功能區風貌(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供圖)
堅持創新發展,打造示范引領的創新生態
2023年,能源金貿功能區圍繞特色產業、人才服務、科技金融等領域培育形成10項創新案例并通過了評估認定。2項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其中與中國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合作探索形成的《科創企業票據融資新模式》入選國務院自貿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自主培育形成的《探索自貿試驗區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入選國家生態環境部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秦信單”供應鏈融資新模式》等2項案例在陜西省商務廳簡報刊發。《探索內地律師事務所與香港律師事務所聯營發展新模式》入選2023陜西省服務貿易(服務外包)最佳實踐案例。
堅持項目為王,打造集群發展的產業生態
聚焦功能區主導產業發力招大引強,推動特色金融、數字經濟、建筑產業等全面多點突破。
推動特色金融產業創新發展。落地能源金融科技產業園、建設銀行創業者港灣、唐興資本、陜金資股權投資企業、西咸金控啟沅經濟金融研究院、嘉士特保險公估陜西分公司、勢乘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等保險、資管類項目。外商股權投資類企業設立工作實現重要突破,陜西首個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項目通過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會商會議審議,并完成試點名單公示。能源金融科技產業園與世界500強企業—泰康在線、行業100強企業—中科軟科技股份公司、境成資本、深圳中科數建、響珰珰等6家優質企業簽訂入園合作協議。中國建設銀行西咸支行與安信證券、西部證券、瑞友集團等6家機構簽訂生態伙伴合作協議,長安大學、陜西億星遠能科技公司等5個首批入灣創業團隊簽署合作協議。
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產業集群。與中國聯通合作,落地聯通(陜西)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與中國電信合作,落地產數聯盟、電信5G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匯集中國電信產業鏈“鏈主”優勢和研發資源,打造科創生態,目前首批24家企業已簽約入駐。
構筑建筑產業規模化發展新生態。打造建筑產業園作為建筑業企業集群發展的載體,構建以大型央企為引領、行業協會為紐帶、專業化中小企業為依托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在企業入駐、資質辦理等方面搭建全方位服務保障體系,吸引中建八局、中鐵四局、中鐵二十局等2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陜西省建筑法治協會、西商會建筑行業協會、西咸建筑協會等3家行業協會在產業園落地,帶動新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00余家。
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打造自由便利的營商生態
構建“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探索多元化產業人才共享引進模式,通過搭建人才共享平臺、創新柔性引才用才方式、加大人才服務力度等,有效優化了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秦創原人才大市場獲批全省首家RCEP國際人才服務中心,設立“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一站式“專、精、特、新”式服務讓國際人才“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
構建多元化勞動爭議調處體系。建立西咸新區首個勞動關系法律服務站,自2023年3月掛牌成立以來,已調解案件320余件,總涉案金額6140萬元。支持永嘉信周啟邦(西咸)聯營律師事務所依托其陜港資源互通優勢,積極培養涉外法律服務人才、設立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創新涉外法律服務合作模式等,構建跨法域、全流程的“一站式”涉外法律服務體系。
立足金融賦能科技創新。聯合西咸商業保理公司結合科技型企業特點創新構建以經營應收或獎補應收組合基礎為標的的科技保理融資服務模式,有效激活了企業獎補類未來應收款,與傳統保理業務相比可為企業節省20%的融資成本。聯合區內數字科技企業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推出以電子債權憑證——“秦信單”為載體的融資模式,平臺自2023年5月啟動運營以來,已上線核心企業12家,各級供應商企業183家,金融機構6家,成功開單超2億元,業務覆蓋西咸新區的光伏、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鏈,有效推動了金融科技與主導產業的融合發展。
在西咸新區自貿辦支持下,推動區內企業西咸新區融商法律服務中心與楊凌自貿試驗區開展協同創新,共同籌建陜西自貿試驗區涉農法律服務中心,探索涉農法律服務新模式,助力全省“農業自貿”發展。
來源:央廣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