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在規劃科技支出時對中國保持警惕”。美國《華盛頓郵報》6日以此為題報道稱,歐盟委員會科研創新總司近日發布報告,旨在為歐盟的大規模研發支持計劃“地平線歐洲”提供前瞻性分析。不過,盡管中國在這份以2040年的世界為重點的報告中多次出現,但美國內政外交存在的巨大不穩定因素才是該報告進行預測時的“最大變量”。
據歐盟委員會官網發布的新聞稿,這份于去年年底發布的報告以2040年的世界為重點,深入研究了全球格局、技術與社會、社會與自然、社會和價值變化等4組潛在的顛覆性議題,內容涉及地緣政治重構、氣候變化、通用人工智能、健康未來等11個領域。“這份報告反映出我們面臨著高度的不確定性。”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奧地利技術研究所創新系統和政策中心主任馬蒂亞斯·韋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華盛頓郵報》提及,該報告設想了2040年世界可能出現的4種地緣政治格局以及它們對歐盟科技發展的影響,其中的一個重要變量是美國的對外參與度。以“新希望”這一設想為例,其假設特朗普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失利,美國國內政治再次穩定下來,歐盟得以與美國建立強有力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而在“瘋狂的麥克斯”設想中,美國孤立主義盛行,中東陷入新的武裝沖突,中國和俄羅斯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此外,在“小鬼當家”的情景假設中,世界進入了“后美國霸權”時期,歐盟建立了自己的軍隊。報告認為,在戰爭重新爆發和類似冷戰的競爭時期,世界各地政府的技術投資越來越關注安全考慮,“歐洲的科學行為可能需要與安全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歐盟委員會稱,該報告將為下一個“地平線歐洲”計劃(2025—2027年)的制訂作出重大貢獻。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發布的“地平線歐洲”計劃是目前歐盟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研發支持計劃,相關預算高達955億歐元,旨在促進歐盟引領全球研究與創新前沿,提升歐洲的創新能力并實現持久繁榮。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