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予以新能源產業龐大補貼和激勵措施,導致歐洲地區生產電池原材料的新項目流失,打造獨立的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鏈進程嚴重受阻。
美國為吸引零部件生產商而大行補貼之舉,正讓歐盟打造獨立電池供應鏈的計劃嚴重推遲。北美電池級合成石墨供應商Novonix公司日前公開警告稱,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予以新能源產業龐大補貼和激勵措施,吸引大批企業從歐洲轉戰北美,導致歐洲地區生產電池原材料的新項目流失,打造獨立的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鏈進程嚴重受阻。
歐盟補貼力度不及美國
據了解,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以稅收優惠、政府補助、貸款等形式向氣候和新能源領域項目提供約3690億美元資金,覆蓋范圍包括清潔能源普惠、可再生能源供應鏈本土化、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等。
值得注意的是,《通脹削減法案》更多惠及美國本土企業和在美運營生產商,這種貿易保護措施引起多國指責。日本、韓國、德國、法國先后表示抗議,德國總理朔爾茨曾公開表示,美國此舉是在引燃“關稅戰”。
2023年12月,歐盟委員會提出向電池制造商提供30億歐元補貼,該補貼機制將持續到2026年底,旨在為歐洲電池生產商提供財政支持,增強自身競爭優勢,但補貼規模顯然無法與美國相提并論。
為此,包括Novonix公司在內的大部分企業不得不將產能從歐洲轉向美國。Novonix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伯恩斯直言:“我們一直在考慮向歐洲擴張,但融資成為最大挑戰,歐盟和英國顯然無法與美國相比。”
據悉,Novonix公司公開的信息顯示,2030年前,其重心都傾向于北美地區,包括完成美田納西州河濱工廠的建設,該工廠設計產能是每年2萬噸石墨,之后還將啟動一座新工廠的建設,目標是將北美地區石墨產能進一步擴大到每年15萬噸。
Novonix公司有望于2030年末開始制定在歐洲建廠的計劃,但這將取決于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制造商的需求情況。
強化供應能力步履維艱
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曾公開表示,互惠公平的競爭環境至關重要,但美國一向優先考慮自身經濟利益。
2023年9月,歐洲議會通過了新能源產業關鍵礦產原材料供應多元化提案,同意簡化項目審批程序,旨在確保到2030年任何戰略原材料供應從單一國家的進口率不得超過65%。
歐盟尋求建立一個獨立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但美國普惠機制讓歐洲建廠優勢驟減,這凸顯出歐洲無補貼發展新能源產業步履維艱。
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12月,歐洲汽車制造商只獲得了滿足到2030年銷售目標所需電動汽車電池關鍵原材料的1/6。
安永大中華區能源資源行業聯席主管合伙人、大中華區碳中和主管合伙人、大中華區基礎設施咨詢主管合伙人朱亞明表示,《通脹削減法案》一經落地就在歐盟引起強烈反響,歐盟認為這些針對美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減稅和補貼政策違反了世貿組織條約,不僅將給美國及其貿易伙伴帶來經濟損失,還會導致市場扭曲,在綠色能源的關鍵技術和投入領域引發一場補貼競爭。
“歐盟發布的《凈零工業法案》和《關鍵原材料法案》,被視為針對《通脹削減法案》的應對措施,目標是提升歐盟清潔能源制造業競爭力,降低對其他經濟體的依賴。”朱亞明稱。
原材料缺口將持續存在
歐盟委員會指出,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增長,2025年,歐盟電池總消費量將接近400吉瓦時,到2040年將增加4倍;預計到2040年,全球對鎳、石墨、鋰等電池原材料需求將較2020年水平分別增加20倍、19倍、14倍。基于此,歐盟必須在2022年至2030年間加速擴大電池原材料和零部件產能。
英國電池原材料追蹤機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指出,歐洲對進口電池原材料依賴嚴重,其中,對進口石墨的依賴尤為明顯。
有行業分析機構指出,對歐洲地區而言,電池原材料供不應求將持續存在,短期內鋰供應趨緊較為嚴重,而從中長期來看,石墨、錳和鎳需求增勢最猛,將分別從2024年、2025年和2029年出現供應趨緊的情況。
2023年6月,法國礦業集團Imerys與英國British Lithium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旨在加快英國最大鋰礦床開發,目標是每年從這個礦床中生產2萬噸碳酸鋰。2023年8月,葡萄牙Lagoa集團宣布,投資1600萬歐元開展鋰礦試點項目,并考慮合資建設一個更大的鋰礦精煉裝置,生產商業品質的鋰輝石精礦,為該國和整個歐洲鋰精煉廠提供原料。
加強電池價值鏈循環也可以減少供應依賴。歐盟委員會估計,到2040年,回收利用將分別占歐盟鈷和鎳需求的51%和42%。《新電池法》對在歐盟銷售使用的多類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況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到2030年將動力電池整體回收比例從2023年的45%提升至73%,同時生產新電池應至少使用16%的回收鈷、85%的回收鉛、6%的回收鋰以及6%的回收鎳。
(稿件來源:鳳凰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