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央司令部13日發布消息稱,當天凌晨,美軍對也門胡塞武裝的雷達站進行打擊,這是針對1月12日空襲行動中的特定軍事目標展開的后續行動。自從1月12日以來,美英在其他幾國的支持下,對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和導彈儲存與發射場等實施了空襲。中國軍事專家對美英的這一輪空襲行動進行了復盤,認為從空襲發起時間、使用裝備、目標選擇來看,這是非常典型的外科手術式打擊,這種打擊甚至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此次空襲,既體現出美英空中力量優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凌晨發起、巡航導彈打頭陣
美英自12日以來對胡塞武裝的打擊體現出夜間發起、巡航導彈打頭陣,然后由戰機擴大戰果的特點,這幾乎是近年來西方發起外科手術式空襲的標準模式。1月12日美英對胡塞武裝的打擊在薩那時間2時30分發起,1月13日的空襲則發生在也門薩那時間凌晨3時45分。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表示,之所以選擇在夜間發起空襲,首先是因為夜間特別是凌晨往往是對方比較松懈、困乏的時間,這時發起打擊,容易達成打擊的突然性,讓對方措手不及。其次,可以利用夜幕掩護,充分發揮美英等國夜視、夜戰裝備和能力的優勢。第三,空襲過程中一旦有戰機被擊落,飛行員也可以借助夜幕掩護更容易地隱藏,美英也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空中力量的優勢進行搜救。如果在白天空襲,戰機一旦被擊落,跳傘飛行員容易被發現、抓捕。此外,夜間發起打擊,也可以減少對平民的傷害,降低附帶損傷,減少外界輿論壓力。
但夜間發起打擊對裝備技術水平和人員技戰術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比如使用巡航導彈進行夜間打擊,要比晝間攻擊難度稍大。因為巡航導彈末端通常采用景象匹配制導,要對目標區進行“拍照”,然后和彈載計算機存儲的目標數字圖像進行對比。如果使用CCD傳感器,需要進行閃光照明,拍照條件不如晝間,或者使用紅外成像傳感器,其技術水平要求更高。夜間空襲,也對戰機的夜視設備、飛行員的夜間飛行訓練水平提出很高要求。
根據五角大樓12日發布會的消息,美海軍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3艘“伯克”級驅逐艦以及一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發射了“戰斧”巡航導彈。張學峰認為,12日美軍對胡塞武裝空襲中,采用“戰斧”巡航導彈“打頭陣”的攻擊方式。其目標首先是胡塞武裝的對空雷達、防空陣地,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些適合打擊的目標,如倉庫、發射場等。之所以用巡航導彈執行這樣的任務,是因為在空襲初期,胡塞武裝仍具備一定對空探測和防空能力,先使用戰斗機進行打擊會存在一定風險,讓巡航導彈執行這類高風險任務,可以避免人員傷亡。另外,使用巡航導彈攻擊,組織起來相對簡單,可以上演“千里走單騎”,無須像戰斗機那樣,調動大量保障機種。所以小規模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也可以采取單獨發射巡航導彈的方式。在13日對胡塞武裝的打擊中,美國就僅使用了“戰斧”巡航導彈。
戰機擴大戰果
不過,巡航導彈攻擊也有局限性。張學峰表示,一是打擊的目標需要是固定目標,目前仍然對機動目標、時敏目標難以進行有效攻擊。其次是價格比較貴,單枚采購價格在150萬美元左右,而一枚GPS制導炸彈通常只有3萬美元左右。這就限制了“戰斧”巡航導彈的大規模使用,同時也限制了對小目標、低價值目標的運用。第三是戰斗部重量較低,而且種類相對單一?!皯鸶毖埠綄楇m然擁有鉆地戰斗部,但其侵徹效果不如機載大型鉆地彈藥。
正是因為巡航導彈的局限性,美國在采取較大規??找u行動時,必然會有戰機加入,進一步擴大戰果。在12日的發布會上,五角大樓聯合參謀部作戰主任道格·西姆斯陸軍中將透露,在襲擊中使用了150多枚各種類型彈藥。而據美媒報道,其中“戰斧”巡航導彈至少80枚,其余是戰機發射的精確制導彈藥。
根據美國軍方公開的信息綜合判斷,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上起飛了F/A-18E/F、EA-18G、E-2等飛機。??怂剐侣劸W的記者表示有超過15架F/A-18E/F“超級大黃蜂”參加行動。美國公開的照片顯示搭載電子戰吊艙和反輻射導彈的“咆哮者”電子戰飛機參加了空襲。其主要用于對也門胡塞武裝有限的對空雷達以及和胡塞武裝有關聯國家的雷達系統進行干擾,對胡塞武裝的雷達進行摧毀,掩護巡航導彈和戰斗機的突防。而E-2預警機進行空中預警指揮,協調整個空中行動。此外,部分F/A-18E戰斗機攜帶副油箱和空中加油吊艙,用于為執行打擊任務的戰斗機進行伙伴加油。此外,不排除其他飛機參與行動。
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資料圖)
張學峰認為,美國之所以拖到現在才對胡塞武裝進行打擊,大的背景是執迷于大國競爭的美國不想陷入中東泥潭。從戰役準備角度看,美國也需要進行更加充分的作戰準備,包括對胡塞武裝的目標進行偵察、監視,甄選打擊目標。同時也需要不斷加強力量,包括向美軍在中東地區的重要基地部署足夠數量的防空系統,以防胡塞武裝進行報復。特別是美國的一個主要基地——吉布提的萊蒙尼爾基地,就位于海峽對面,距離也門不到100英里。美國在也門及其周邊地區的大部分行動都由這個基地支持,美國必須要對這里做好防護。
英軍空襲“難度不小作用不大”
12日對胡塞武裝的空襲,除了美國之外,英國也親自“下場”表達支持。張學峰認為,這次英國皇家空軍的空襲行動,可以說“難度不小、作用不大”。英國皇家空軍的4架“臺風”FGR.4戰斗機從塞浦路斯的阿克羅蒂里基地起飛,往返航程約3000英里,也就是大約5000公里,單程大約2500公里,估計總飛行時間6小時左右。而“臺風”在攜帶3個1000升副油箱、輕載情況下,作戰半徑約1400公里。整個遠程奔襲過程,要進行多次空中加油,這對飛行員、后勤保障,包括對飛機的可靠性要求都比較高,可以說難度不小。
即便如此,起到的作用卻不大。飛那么遠的航程,“臺風”戰斗機通常要攜帶至少2個副油箱、自衛用的空空導彈,加上還要掛載用于激光照射的吊艙,能夠掛載的激光制導炸彈數量比較有限。從英國公開的圖片看,一架“臺風”疑似只攜帶兩枚“鋪路”激光制導炸彈。能夠打擊的目標數量有限。根據英國國防部的說法,皇家空軍打擊了兩個地區的目標。而按照美國軍方的說法,12日的攻擊中,美英軍隊擊中了分布在28個不同區域的60多個目標,可見英國空軍打擊目標占比非常少。張學峰認為,這也表明英國皇家空軍對數千公里外目標的威脅十分有限。而且這還是在對方沒有空中力量、地面防空系統極為薄弱的情況下。如果對方具備一定空中力量或較強的防空力量,那么英國這4架“臺風”恐怕就很難全身而退。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