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谷歌Deep Mind團隊與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合作推出的一款名叫“Mobile ALOHA”的家用機器人火爆全網。Mobile ALOHA可以快速從人類演示中學習,而且它可以只通過50次的演示就能自主完成復雜的移動操作任務,合作訓練可以提高成功率高達90%。
一邊是機器人的不斷迭代升級,一邊則是資本對機器人行業的爭相布局。根據每日機器人峰匯平臺不完全統計,2023年國內機器人行業融資數量達214筆,涵蓋天使輪至D輪,融資總金額超300億元,受重點青睞的細分領域以人形機器人為主,同時還有工業機器人或機器人零部件等。
資本爭相布局機器人行業
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8年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及其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1832億元,2022年至2028年的CAGR為23.5%。近年來,國內外多家企業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并發布相關產品,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浪潮正在開啟。
從2023年融資情況看,以主業為研發與制造工業機器人的斯坦德機器人為例,該公司已進行到了C輪融資,融資金額達數億元,主要由小米產投、中信建投進行C輪投資;專注于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的康諾思騰,也同為C輪融資,由聯想創投、中國香港新世界集團、啟明創投等共投資8億元;以服務機器人為主業的達闥機器人則進行了10億元的C輪融資,由知識城集團、上海國盛投資集團等領銜投資。
根據每日機器人峰匯平臺統計,深創投、中信建投、基石資本、吉富創投、紅杉中國、廣州工控、聯想創投、美的資本等逾600家投資機構均參與到2023年機器人行業投資,被投資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等地。
“機器人行業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技術進步,包括人工智能、感知技術、自主導航等方面的突破。這些創新使得機器人能夠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和任務需求,為各個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潛力和機會。此外,政府對于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給予支持和鼓勵,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產業發展。”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表示。
多個賽道融資火熱
中信證券預測,在2024年,將有更多企業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包括傳統機器人企業的業務延伸、科技巨頭和制造業巨頭的跨界、以及新興初創企業的入局。各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在產品形態、技術方案、場景選擇、生態模式等方面,將呈現百花齊放。同時,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的關注重點將從產品本身,逐步轉向應用場景,預測2024年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將主要是汽車和3C等工業場景。
根據2023年機器人行業統計的融資數據情況來看,多個賽道融資火熱。例如手術機器人、工業機器人、仿生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家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等整機與相關零部件領域,融資金額從數千萬元至數億元不等。
“特別是人形機器人尚處在產業化早期,預計2024年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方案和供應商選擇會有諸多變數,建議關注產業鏈的‘新’(例如使用新的傳感器)和‘變’(例如關節執行器方案的變化)。”中信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李睿鵬認為。
機器人行業除了在一級市場表現火熱外,在二級市場不少公司同樣動作頻頻。近日,兩大特斯拉汽車配套供應商拓普集團和三花智控接連公布總規模逾百億元的機器人生產基地投資計劃,被業內認為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臨近的標志性事件。
據了解,雷賽智能最新發布的FM1無框電機和微型驅動器,主要針對人形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的關節部分,正進入試產試銷階段。2024年1月份進入小批量生產,3月份進入大批量生產銷售。“公司目前已成功研發出微型伺服驅動器、中空型多圈絕對值編碼器、無框伺服電機等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雷賽智能董秘向少華表示。
(來源: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