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海外上市的企業日益增多。中國證監會網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15日,今年以來,有14家公司獲得境外上市備案書,還有91家企業在排隊備案。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狀況的出現,主要受四大因素影響。一是去年港股美股IPO市場不景氣,導致不少企業IPO進度放緩,進而出現排隊備案企業數量增多現象;二是越來越多得到創投資本支持的高科技企業面臨IPO對賭協議到期壓力,為了避免上述對賭協議失敗,企業創始人紛紛加快企業境外上市步伐;三是在去年3月《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其五項監管適用指引(下稱“備案新規”)正式施行后,相關部門已形成相對成熟完善的企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機制,吸引越來越多企業紛紛尋求境外上市;四是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或帶來新的IPO窗口期,吸引眾多企業渴望抓住這個IPO窗口期實現境外上市。
但是,多少排隊備案企業能最終登陸港交所或美國資本市場,仍是未知數。
近日普華永道發布報告指出,2024年將有8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全年企業登陸港交所的IPO融資總額超過1000億港元。其中,新經濟企業(包括生物科技及其他特專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活動仍將繼續保持活躍。
一位香港私募基金負責人透露,隨著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好轉令企業盈利能力增強,越來越多全球資本正看好境內企業赴港IPO的打新投資獲利機會。但是,境內企業只有具備成熟的商業模式與可持續的盈利增長趨勢,才能真正吸引全球資本參與新股認購。
“可以預見的是,赴港IPO企業光靠講故事,已無法贏得港交所二級市場投資機構的青睞。”他直言。
七成備案企業選擇赴港
數據顯示,在排隊備案尋求境外上市的91企業里,擬赴港交所上市的企業占比逾70%,擬赴美股納斯達克上市的不到30%。
普華永道對此認為,眾多內地企業仍選擇香港作為境外上市的首選地。究其原因,一是憑借穩健資本市場的優勢及各項監管改革和優化措施,香港的IPO渠道仍然活躍;二是港交所為允許特專科技公司上市而增設上市規則《第18C章》,仍將吸引不少內地科技公司前往香港IPO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登陸港交所,去年3月港交所修改了主板上市規則——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多位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這都吸引越來越多境內高科技企業將港交所視為海外上市的首選,尤其是多家原先打算A股上市的高科技企業正考慮轉向港股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排隊備案的企業里,也有30%選擇了美股納斯達克市場。
一位創投機構人士分析說,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互聯網服務、生物醫藥產業高科技企業創始人認為美股能給予更高的企業估值與IPO 募資額;二是部分創投股東也要求企業登陸美股,因為前者認為美股流動性更高,且股東減持股票的限售期更短,有助于項目盡早獲利退出;三是部分企業認為登陸納斯達克的IPO運作時間短于港交所,有助于企業趕在IPO對賭協議到期前完成上市。
據了解,無論是前往港交所,還是登陸納斯達克或紐交所,相關部門對企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的操作流程日益完善,令相關備案管理工作節奏加快,企業備案等待時間或將相應進一步縮短。
漢坤律師事務所王熙康認為,“備案新規”相對靈活健全的制度建設,為不同行業、不同融資階段、不同需求、不同經營模式的中國企業境外上市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在滿足合規要求的前提下,中國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的活動可得到穩定的政策預期,并將順利實施。
通過分析當前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問詢趨勢可以發現,中國相關部門反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企業股權激勵合規性、業務合規性、數據和網絡安全領域等。
王熙康認為,在境外上市備案過程,企業直接境外上市和間接境外上市在審查重點方面存在某些差異。對于企業間接境外上市,中國證監會關注重點更多放在紅籌架構的搭建過程,具體包括稅務、外匯、外資準入和境外投資等方面的合規性等問題;對于企業直接境外上市,中國證監會則對發行人歷次股權變更的定價、真實性和稅務問題、業務開展的合規性、關聯交易等問題更加關注。
靜待新的IPO窗口期來臨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境外上市備案排隊企業數量增加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都想抓住新的IPO窗口期完成上市工作。
私募市場數據公司PitchBook此前發布報告估計,受美聯儲大幅加息等因素導致IPO市場不景氣影響,僅在美股市場,過去一年期間逾80家公司IPO計劃被積壓。
“實際上,被迫放緩登陸美股市場IPO的企業數量可能更多。”前述創投機構人士直言。不只是美股,港股市場也有不少等待IPO窗口期來臨的擬上市企業。
他直言,目前這些企業都在等待美聯儲降息帶來新的IPO窗口期。
調查發現,金融市場之所以將美聯儲降息視為新的IPO窗口期,原因是美聯儲降息將令無風險利息收入相應減少,驅動更多資本從存款市場轉向IPO打新市場,帶動企業成功IPO幾率增加。
但是,這個新的IPO窗口期能否如期來臨,仍是未知數。
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直言,若美股出現較大幅度回調,二級市場投資者對IPO打新的投資熱情也會相應降溫,導致所謂的IPO窗口期稍縱即逝;此外,美國資本市場正興起另一個觀點,即企業急于IPO的目的,是為了創投股東的項目退出需要,導致越來越多二級市場投資機構不愿為此買單。
在他看來,相比而言,今年港股IPO市場復蘇前景或將好于美股。究其原因,一是美聯儲降息疊加中國經濟基本面好轉,或令更多資本流向新興市場,令港股IPO市場資金活躍度增加,二是當前港股市場估值偏低,令越來越多全球資本認為IPO打新的安全性與收益性雙雙較高,吸引更多資本入場。
多位創投機構人士認為,若IPO窗口期稍縱即逝,他們建議投資企業將境外IPO的時機放在2025年,與此對應的是,他們愿延長與部分投資企業的IPO對賭協議到期時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