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咸陽高新區全力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為科技企業成長厚植沃土,成果豐碩。高新區高企總量201家,同比增長136%;入庫科小212家,同比增長127%;全年新增“科學家+工程師”隊伍6支,新增科技經紀人118名。目前,高新區已入庫載體總量11家,各載體累計入孵企業350家。
咸陽高新區以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為主線,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更多科創成果、科創企業、科創產業落地高新區,承載能力實現提升。
得益于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建設,許多從校園走出來的科創企業,獲得了創投基金的青睞,有望實現科研產品規?;a。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在高新區經歷從“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蛻變。科研人員走出實驗室,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加快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咸陽高新區對科技型企業進行動態跟蹤、精準服務,完成對2022年新增50家高企獎補;累計走訪科技型企業100余家,引導科技型企業加快培育壯大,夯實產業創新發展基礎。
截至目前,區內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省級研發平臺26家,國家級研發平臺2家,進一步加快推動建設秦創原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全年申報筑夢·創易空間、西北大學科技園、秦創原聚夢協同創新中心眾創空間等雙創載體5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3家。
咸陽高新區積極學習發達區域高新區,制定高層次人才服務支持政策、宜居獎補政策、科技服務中介管理辦法,結合創新積分制定廠房租賃優惠支持政策,首次推出青年人才服務支持線上申報小程序。全年新增碩博以上學歷等高層次人才300余名,外國專家5名,其中俄羅斯航天專家作為人才興咸大會專家代表進行了發言。
在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下,咸陽高新區加強創新孵化體系建設,完善創新企業梯度培育鏈條,助力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區域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科創主體活力源源涌現。落地西安交大孫世權教授單細胞組學和生物平臺項目、郵電大學張智瑜教授光學防偽及光維碼電子項目等科創項目68個,總投資額10.35億元。設立咸陽高新區俄羅斯海外人才服務中心,在莫斯科設立第一個海外工作站科技聯合創新中心工作站點;舉辦第一屆中俄科技創新大賽暨咸陽高新區駐莫斯科科技聯合創新中心揭牌啟動儀式等雙創活動40余場。
來源:咸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