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食品價格指數》報告顯示,當前食品價格指數呈下降趨勢。2023年全年食品價格指數均值同比下降13.7%,除食糖外的其他食品價格指數均較前一年有所下降,其中植物油價格指數達到3年新低。不過,受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地區沖突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形勢仍存隱憂。糧農組織專家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
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每月發布一次,用來衡量一攬子食品類商品國際價格變化,由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類、食糖5類商品價格指數加權平均數構成。報告顯示,2023年食品價格指數均值為124點,較2022年下跌19.7點。其中,谷物、植物油以及乳制品價格指數跌幅明顯,較2022年分別下降15.4%、32.7%和16.6%。食糖價格指數均值為145點,比2022年上漲26.7%,創2011年以來最高紀錄。報告還顯示,2023年12月食品價格指數為118.5點,同比下降10.1%,環比下降1.5%。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在其報告中表示,全球糧食價格在2022年達到歷史最高并在2023年出現下降后,預計2024年將繼續下降,糧食種植成本下降和收成提高是最主要原因。據糧農組織最新數據,2023年全球谷物產量預計為28.23億噸,同比增長0.9%,比2021年的歷史最高紀錄高出1030萬噸。糧農組織預測,2023/2024年度全球谷物庫存量與消費量之比將達到30.8%,2024年谷物收成也有望創歷史新高。
全球糧食市場呈現積極一面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糧農組織表示,當前,物流問題阻礙了部分區域的糧食貿易,使去年12月谷物價格指數環比上升。一些國家對農產品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造成部分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此外,全球極端天氣頻發也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據糧農組織《2023年統計年鑒》的數據,1991年至2021年間,災害對全球種植業和畜牧業造成的損失高達3.8萬億美元,占全球年度農業總產值的5%。
糧農組織去年11月發布的最新《作物前景與糧食形勢》報告顯示,盡管2023年全球谷物產量實現增長,但仍有44個低收入缺糧國家的產量增幅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仍有46個國家需要外部糧食援助,其中33個國家位于非洲。糧農組織非洲區域辦公室的數據顯示,非洲近2.82億人面臨食物不足狀況。
糧農組織計劃在2024年籌資18億美元,對4300萬人進行農業生產技能培訓,以期推動這些國家實現糧食自給自足。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還將在2024年鞏固與各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和私營部門的關系,促進資金來源多樣化,并通過加強自身機制建設,提高人道主義援助能力。
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學家莫妮卡·托托娃表示,盡管國際市場上大多數食品供應相對充足,但地區沖突、供應鏈問題等不確定因素仍嚴重影響著全球糧食安全。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兼非洲區域代表阿貝貝·海爾—加布里埃爾表示,各國必須加倍努力,才能實現2030年消除饑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