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科城楊凌,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科技賦能正在加速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在位于楊陵區揉谷鎮產業路的王浩家庭農場內,一大早,手機微信里的“棚掌柜”小程序就提醒種植戶王浩,該打開大棚的棉被了。和王浩一樣,楊凌青皮她園火龍果示范基地也安裝了棚掌柜,但智能化、系統性更強。棚內的電子屏上,園區基本信息、卷簾機工作情況、各棚的氣象信息、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一目了然。這些數據與園區緊密相關,指導著園區的日常生產。楊凌青皮她園火龍果示范基地運營經理郭娟茹:之前整個園子就是大棚控制這一塊,基本上每天的早上和下午的控制時間大概是在4個小時,需要5個人,現在1個人也基本上是在控制在10分鐘之內就解決掉了。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設施農業遠程智慧化管理系統“棚掌柜”,在北方13個省推廣了5萬多棚,輻射帶動了30萬畝設施農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棚掌柜首席科學家孫先鵬:我們的棚掌柜系統就能夠做到風、棉、水、肥、藥五位一體控制,被農民形象地稱為家里手機一點,地里大棚就卷。
在楊凌秦寶牛業有限公司萬頭肉牛養殖基地,智慧牧場管理系統接入了上千個智能傳感控制設備,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運算將牧場信息進行整合分析,智能項圈可以全天候對牛的進食、運動、發情等動作進行智能監測,從而實現對每頭牛的精準管理。
楊凌秦寶牛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圃菁:及時的確定牛群的一個基本狀況,然后也可以有一個準確的一個指示,讓我們的工作人員、飼養員以及技術員、動配員能夠清晰的掌握。
近年來,楊凌緊緊圍繞農業智慧化目標,全力推動國家數字設施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智慧農業物聯網等農業信息化項目建設,進一步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目前已在150座溫室大棚、11家種養殖企業實現了數字智慧管理系統全覆蓋。
楊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樊兵: 我們將加快數字農業示范點建設進度,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農業產業的有機結合和綜合集成,從而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實現生產力躍升,助力鄉村振興和特色現代農業發展。
來源:楊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