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辛巴在直播帶貨時大贊預制菜,稱孩子吃預制菜更健康更衛生,引起網友熱議。1月21日,辛巴在直播間回應預制菜言論,稱自己是被斷章取義,說的是讓大家去吃好東西,不是讓去吃垃圾壞東西,并表示老干媽、奶粉都是預制菜,這些都是有工匠精神的國民品牌,預制菜只是執行標準的問題,為什么要把我推出來。
1月22日,針對辛巴提及的老干媽是預制菜致電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回復稱:我們的油制產品是調味料,原材料在產品背面標示的很清楚,油辣椒產品并不歸類于預制菜,公司接到辛巴直播中提及的這個問題反饋后也在處理調查,如涉及侵權老干媽名譽,也會進行維權。
1月22日晚,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
1月22日,預制菜國標報送稿已經出爐,最快的話半年內便會有結果。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禁止添加防腐劑,同時必須冷鏈運輸。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此舉將大幅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有助于行業健康發展,同時也是對去年“預制菜進校園”輿情的積極反饋。
國標的缺失,被認為是目前預制菜陷入輿論困境和行業亂象的根本原因。
比如去年9月,教育部認為預制菜“不宜推廣進校園”,原因就是“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預制菜過去幾年出現井噴式發展,這不僅體現在產業規模,也體現在標準數量上。新京報曾有報道,目前現存有效、經地方政府、行業組織發布的預制菜團體標準、地方標準有164個,加上一些企業標準,總數超190個。
但這些標準至多屬于行業標準,對預制菜發展或許能起到引導作用,但卻沒有唯一性和強制性。
(稿件來源:每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