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農”工作交出的答卷寫滿“穩”字:2023年糧食產量13908.2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生豬產能保持穩定,全年豬肉產量5794萬噸、比上年增長4.6%。農產品加工業平穩發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超過9萬家。鄉村治理效能穩步提升,新認定100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1001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在國新辦今天(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介紹,202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多發、重發的自然災害,農業農村部門全力以赴攻難關、破難題,保持了農業農村發展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三農’基本盤進一步夯實,為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產業方面,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達到60%,脫貧縣培育了一批特色主導產業。就業方面,全年脫貧勞動力務工總規模達到3396.9萬人,超過年度任務目標377.7萬人。
“抓產業就業增動力,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舉措,也是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長久之策。”鄧小剛介紹,今年將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加強東西部勞務協作,用好就業幫扶車間、公益性崗位、以工代賑等渠道,確保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對于今年“三農”工作的重點舉措,鄧小剛介紹,方向是“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兩確保”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提升”即持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兩強化”即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
“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也是今年的產糧目標。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發布會上表示,圍繞該目標,農業農村部將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具體是“三穩、一擴、一提”,即穩口糧、穩玉米、穩大豆,繼續擴大油菜面積,著力提高單產,采取的措施重點是抓住“一個基礎,兩個關鍵”,一個基礎指播種面積,兩個關鍵指大面積單產提升與防災減災救災減損失。
潘文博介紹,今年將繼續向各省級人民政府下達2024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會同有關部門嚴格開展省級黨委和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另一方面,加大支持,落實好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加大糧食單產提升工程支持力度,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
對于生豬產能偏高、養殖持續虧損的問題,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今天也作出回應。他說,農業農村部指導各地加強生豬產能調控,保持用地、環保、金融等基礎性政策穩定,不斷強化信息監測預警,引導養殖場戶適應性調減產能,順時順勢出欄肥豬,加快供需回歸均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生豬市場供應充足,全年豬肉產量5794萬噸,處于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豬價長時間低位徘徊。
“對于消費者來說吃到了價格實惠的豬肉,對于養殖場戶來說卻比較艱難。從養殖收益看,全年生豬養殖頭均虧損76元,這是自2014年以來,首個算總賬全年虧損的年份。”雷劉功表示,對于后期走勢,近期專家、行業協會與重點企業會商的結果是,2023年12月規模豬場的中大豬存欄同比增長3.7%,這些豬將在未來1-2個月出欄,預示著生豬市場供應仍較為寬松,春節后生豬養殖很可能延續虧損。同時也要看到隨著能繁母豬數量的回調,新生仔豬數量也相應有所減少。“這也預示著產能調減取得一定效果。隨著生豬產能逐漸回調到合理水平,二季度生豬市場形勢有望好于去年同期。”雷劉功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