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柳楊,男,漢族,1970年12月生人,中共黨員。
1988.09-1992.07,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系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1992.07-1999.07,工行四川省分行商業信貸處(其間,1995.03-1996.02,于工行萬縣市城口縣支行扶貧辦開展扶貧工作);1999.07-2002.12,工行四川省分行信貸市場處;2002.12-2003.07,工行四川省分行機構業務部金融證券保險科副科級客戶經理;2003.07-2006.03,工行四川省分行機構業務部機構業務科副經理;2006.03-2009.09,工行四川省分行機構業務部副總經理(其間,2006.04-2007.02掛職巴中南江縣政府副縣長,開展扶貧工作);2009.09-2010.07,工行自貢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主持工作);2010.07-2015.02,工行自貢分行黨委書記、行長;2015.03-2019.03,工行雅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2019.03-2023.08,工行四川省分行工會辦公室主任。
2023年8月至今,擔任工行四川省分行安全保衛部總經理。
(柳楊近照)
對于柳楊而言,1995年、2006年總是特殊的,這兩個年份里,“工商銀行總行扶貧干部”是他特殊的身份,
25歲,“逾弱冠”,他走出校園,在四川省城口縣(現劃歸重慶直轄市,1995年隸屬四川省萬縣市),跟著隊長走訪村鎮、幫扶企業,期盼著能讓深山里的農戶看一眼更廣闊的世界;36歲,已過“而立之年”,他掛職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副縣長,撰寫報告,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期望著能用教育啟迪民智,改善落后情況。
這兩年,他與大山的清風相伴,與夜晚的冬雪相眠,與團隊的成員攜手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助力地區脫貧事業發展。
1995年——
百事待舉,但愿來春應有意
1995年,工商銀行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將四川省通江縣、南江縣、城口縣作為定點幫扶縣,制定“第一個扶貧十年規劃”,選派干部開展扶貧工作。
出生于貴州省六盤水市的柳楊,曾認為家鄉九曲十八彎的山路已經讓人望而生卻了,但行駛在城口縣險峻的泥路上,他才真正意識到地處深山的不易。
“總行和四川省行的領導親自將我們送到扶貧縣,從北京到成都,途徑綿陽、廣元、巴中,先后到達南江、通江、城口,這一段路途就走了整整一周。”柳楊感慨地說道:“山路是真的很難走,有時候看著前車有半個車輪都懸掛在山崖邊,真的是提心吊膽,我的手一直緊緊抓著扶手,不敢放開?!?/p>
當時,城口縣被稱作“漢族人居住最窮的地方”,僅有幾千人口?!包c上一根煙,在煙燃盡前就能逛完整個縣城了?!绷鴹钫f道。
一到扶貧點,柳楊馬上在隊長郭東征的帶領下開展村戶走訪工作,然而當地落后的情況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想象。
城口縣大多數家庭只有一條外褲,輪流穿著出門,有破損就用針線縫一下繼續穿,整個褲子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補丁。而床上放著發黑的棉絮是政府捐贈物資,這是能幫助他們抵抗寒冷唯一的物品。
“毫不夸張的說,當時每走訪一戶,我就會哭一次,哪里能想到在1995年,還有這樣貧困的地方,生活的艱難讓人于心不忍,每次走訪的時候,我們都會將全身的錢拿出來捐給他們,希望能稍微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闭f到這里,柳楊有些哽咽。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縣里的人要走三個小時的山路,去城里換上兩斤鹽維持自己的生活。去行里匯報時柳楊提到這一情況,有人問他:“這么遠的路,他們為什么不一次多換點呢?”,對此,柳楊說:“這兩斤鹽已經是他們拿出家里所有的雞蛋去換來的了?!?/p>
“一定要幫當地脫貧”——這是柳楊和團隊成員共同的信念。在掌握城口縣情況后,他們深知“交通解決問題,實業改變命運”。
城口縣被譽為中國西部礦都,擁有全國第五大錳礦床和亞洲的碳酸鋇礦床,錳礦保有儲量5000萬噸以上,碳酸鋇礦保有儲量6400萬噸以上。因此,柳楊將目光聚焦在當地的一家錳礦場上,決定通過貸款扶持企業發展。
柳楊認為,實業扶貧帶來的機遇是多方面的。
錳礦場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包括采礦、加工、運輸等環節,從而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改善生活水平。此外,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帶來大量的稅收收入,這些稅收可以用于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生活品質。而企業進一步的擴大發展需要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這將帶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提高整體競爭力。
回想起那一年的時光,帶給柳楊更多的是感動。由于海拔較高,冬季的城口縣總是籠罩在一片蕭條冷瑟中,每天晚上八點過后,整個縣城的商店幾乎都關門了,只有路口的一家砂鍋店依然開著。
“忙了一天,到晚上大家又餓又冷,就會去店里點上一鍋熱騰騰的砂鍋豆腐,配上一碗臘肉,湊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著,交流著一天的成果。那種圍坐在一起的溫暖場景,至今仍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腦海中,也鐫刻進我的心里?!绷鴹钫f道。
2006年——
生機蓬勃,已有萬紫千紅之景
2006年,柳楊又被選派為工總行“第二個扶貧十年規劃”首批扶貧干部,掛職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副縣長,開展幫扶工作。
時隔十年,當年剛出校園的小伙子已經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成熟干部。
十年間,在各界共同的努力下,南江的情況得到了極大地改善。高速公路打通了“天塹”,南江不再是閉塞的孤地,一間間低矮的舊房變成了麟次櫛比的高樓,道路更加潔凈,人們的生活越過越有盼頭。
離開扶貧一線后,柳楊一直密切關注著我國扶貧事業的發展,不斷總結思考幫扶措施,結合實際繡“蜀錦”,耐心穿針引線,進行精準落筆。
他意識到,實業扶貧在幫扶區域發展的同時,也讓企業背負了巨額的貸款,造成負擔和壓力,沒有人才儲備,沒有足額的財政支持,是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再次回到扶貧一線,他決心從民生領域入手。
扶貧先扶智,脫貧先脫愚。通過捐贈希望小學、捐款、給優秀教師獎勵等多種措施,不斷提升當地教育水平,幫助孩子們圓了“大學夢”,促使更多孩子走出深山,反哺深山。
民生基礎設施的改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舉措。焦家河村位于光霧山上,由于地勢較高,村民多直接飲用河水,水源性疾病成為了村里的常見病。因此,柳楊一行人拿出資金,將山腳的山泉水接進村子,并通過凈化、過濾等多個環節,實現村民的“飲水安全”,他們還為家家戶戶安裝了天然氣,讓村民能用熱水洗漱,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
光霧山地勢險峻,山頂常年被云霧所籠罩,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山中景色秀麗,步移景換,奇峰林立,溝壕縱橫,可謂是一塊寶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柳楊一行積極對接政府,邀請四川音樂學院的師生到光霧山進行采風活動,他們筆尖下秀麗的群峰、鏡頭里蒼翠的樹木、歌曲中幽深的溪谷,將光霧山的風光盡訴其中,向更多人展示山中獨特的美景。
如今,光霧山已經成為了南江縣對外展示的一張“金名片”。每年秋季,山中都會舉辦紅葉節,黃疏疏的陽光在林間揮灑著斑駁,紅葉紅得熱熱烈烈,喧喧鬧鬧,頭頂是紅葉的敘語,腳下是紅葉的輕歌,整座山林是紅葉的合唱,放眼望去,山紅遍,綿延起伏,分明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
從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憧憬,再到孫中山“家給人足,四海之內無一夫不獲其所”的夙愿,都表現了中華民族對擺脫貧困、豐衣足食的深深渴望。
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摘帽出列,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之際,我們成功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扶貧事業決不是僅靠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就可以完成的,而要靠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甚至是一代代人民的接續奮斗,我們國家現在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我很幸運能成為扶貧路上的一個小小的身影,但在未來,我希望這條路上人聲鼎沸、鮮花盛開?!辈稍L的最后,柳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