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國內經濟發達地區,浙江地區有多家地方銀行上市,且多數資質不錯,反觀廣東地區,上市地方銀行寥寥無幾,一大波廣東地方銀行正徘徊在A股IPO的門口,廣州銀行也在其中。
作為廣東省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廣州銀行2009年就開始籌備IPO,將近15年了,仍未圓夢。
根據廣州銀行2023年9月更新過的招股書,該行目前高管團隊中,有3名超期限“服役”的高管,這會不會成為IPO路上的一個阻礙?
不過根本上的,雖然該行急迫想上市,但其當前資產質量風險偏高并導致盈利下滑的狀況,是否會讓投資者買賬?
資產質量拖累凈利
廣州銀行成立于1996年9月,前身是由廣州市46家城市信用社及市財政局共同發起設立的廣州城市合作銀行。1999年,該行更名為廣州市商業銀行,并在2009年完成大規模資產重組,再次更名為廣州銀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廣州銀行已開業機構179家,其中在南京市開設了9家分行,其余分行均位于廣東省內。
該行招股書中對主板板塊定位的分析中提到該行規模較大,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資產總額為7964.22億元,符合第一檔商業銀行的分類標準。此外,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行為廣東省內資產規模最大的地方法人城市商業銀行,同時該行的資產規模位列主板在審商業銀行第1位。
但體量頗大的廣州銀行近年來凈利潤卻是持續下滑。廣州銀行2020-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49.18億元、165.64億元、171.53億元,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44.55億元、41.01億元、33.39億元,逐年下滑。
收入增長,利潤下降,無非就是支出成本上升,事實的確如此,該行2020-2022年營業支出逐年增長,尤其是其中的信用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的大幅增長主要是貸款減值損失的大幅增長導致,報告期各期,該行發放貸款和墊款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54.67億元、69.84億元、93.91億元,逐年大增,2023年上半年該行貸款信用減值損失為46.47億元,已經快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由此可推斷,該行全年貸款信用減值損失水平也將不低。
雖然信用減值損失在逐年增長,但撥備覆蓋率水平卻在逐年下降且水平偏低。2020-2022年該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41.75%、189.43%、155.32%,2023年6月末撥備覆蓋率為155.63%。可見得該行不良撥備消耗水平較高。
顯然該行資產質量風險偏高。2020-2023年6月30日,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0%、1.57%、2.16%和2.35%,呈逐年攀升的趨勢,如果放在上市行,則也屬于不良水平偏高的一類。不良貸款余額當然也同步在逐年上升。
不過有一點點的好消息是,逾期貸款和重組貸款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增長后,2023年上半年有回落跡象。2020-2023年上半年,該行逾期貸款余額分別為57.62億元、114.77億元、210.07億元和189.56億元,占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74%、2.96%、4.68%和4.33%。
但也不能樂觀,該行解釋稱,2023年上半年,本行逾期貸款余額有所下降,主要因為本行積極通過結構包轉讓方式以及單戶轉讓等方式處置深圳市鴻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多戶逾期貸款,使逾期貸款余額較2022年末下降。
重組貸款在去年上半年也有回落。2020-2023年6月末,該行重組貸款余額分別為19.42億元、31.98億元、50.44億元和40.56億元。
貸款遷徙率方面,關注類貸款、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在去年上半年均有所下降,但可疑類貸款遷徙率大增,從2022年末的9.51%躍升至22.89%,意味著未來該行損失類貸款或將上升。
房地產、信用卡兩大不良“制造器”
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行貸款客戶主要所處行業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建筑業及批發和零售業,分別占該行公司貸款和墊款總額的33.32%、15.06%、11.76%和9.11%,上述行業貸款占本行公司貸款和墊款總額的69.26%,占全部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比例為27.97%。
其中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分別是第二大和第三大貸款客戶,且房地產不良率在持續攀升。2020-2023年6月末,廣州銀行房地產業公司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4.03億元、9.56億元、10.62億元和11.75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2.23%、3.23%和4.41%。
截至2023年6月30日,廣州銀行房地產業共有8戶發生不良貸款,其中4戶為2023年新增的不良貸款,增加近一倍。
據不完全統計,廣州銀行發生不良貸款的房地產企業包括寶能、恒大、南京源鼎置業、潮商集團、肇慶市華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江門佰富地產有限公司、深圳市鴻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州市黃埔房地產開發總公司、廣州粵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恒信泰富投資有限公司等。
截至2023年6月30日,廣州銀行第一大不良貸款客戶廣州寶時物流有限公司(穿透股權背后實際控制人為寶能集團)貸款余額6.99億元,占貸款和墊款總額的0.16%,五級分類為次級;第二大不良貸款客戶三胞集團貸款余額3.86億元,占貸款和墊款總額的0.09%,五級分類為次級;第三大不良貸款客戶南京源鼎置業貸款余額3.19億元,占貸款和墊款總額的0.06%,五級分類為次級。
個貸方面,不良率最高的是信用卡。2020-2023年6月末,該行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11.89億元、15.95億元、29.35億元和38.32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67%、1.79%、2.89%和4.11%,2022年以來信用卡不良率大幅上升。
該行分析中稱,2023年上半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及居民消費需求恢復尚不穩固、投資市場持續低迷等影響,相關風險傳導至銀行業信用卡業務有滯后效應,本行信用卡貸款整體承壓,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沖擊,還款能力明顯下降,因此信用卡不良貸款金額有所增長;同時,受信用卡新規影響,信用卡業務不得發放5萬元以上現金分期,該部分業務僅剩存量逐月攤還導致資產余額減少,不良貸款率進一步承壓。
根據分部經營來看,該行除了2020年之外,其他報告期個人銀行業務收入和利潤是最高的,但貸款投放力度并不是以個人銀行業務為主,報告期內,該行個人貸款在銀行貸款中占比不到5成,而信用卡貸款在個人貸款中占了5成左右,信用卡的不良則直接抬升了個貸不良率水平。
公司銀行分部近年來創造的營業利潤雖然不及個人銀行,但公司銀行創造的存款較多。報告期內,該行公司類存款占比平均水平在6成左右,但公司類存款占比高還有個問題,截至2023年6月末,該行公司類存款平均成本率遠高于可比銀行平均成本率水平。此外該行2023年6月末存款余額較2022年末下降,說明該行攬存能力仍有待提升。
管理層超期“服役”
去年11月29日,廣州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稱,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姚建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廣州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姚建軍出生于1957年8月,吉林白城人,畢業于吉林財貿學院金融專業;其1979年參加銀行工作,1992年起任中國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處長助理、副處長;1993年調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稽核監督局任副處長、處長,1998年任銀行監管二司處長。
2001年4月,時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監管二司官員的姚建軍和廣州分行監管骨干成立了“五人小組”,同年7月,姚建軍被正式任命為行長進駐廣州市商業銀行,先后擔任廣州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黨委書記、董事長;廣州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2017年3月,姚建軍辭去公職。至此,姚建軍掌舵廣州銀行已經超過15年。
此次對姚建軍處理給廣州銀行再次帶來輿情,同時該行管理層因為個別管理層超期限任職也正引發輿情。截至2023年6月末,該行副行長黃程亮、林耿華、和卓華任職期限已遠超7年。
根據銀保監會于2019年12月發布的《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回避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文件中關于“關鍵人員和重要崗位輪崗要求”顯示:銀行保險機構應結合自身行業、所處地域的特點,加強重要崗位管控,建立關鍵人員和重要崗位員工輪崗制度,輪崗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7年,另并對存量任職回避問題的整改給了3年過渡期,于2022年底結束。
2023年初,上市行中有一批高管因任職期限原因而發生變動調整。對于廣州銀行高管超期問題,會不會在IPO中成為一個問題,尚難評價。
另外注意到廣州銀行員工薪酬平均水平2022年有所下降。
根據廣州市統計局數據,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廣州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分別為130110元/年、139802元/年和 147947元/年。廣州銀行員工平均薪酬水平還是遠高于當地平均的。即便是該行的勞務派遣工,平均工資水平也高于當地平均。
敬告讀者:本文基于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來源:全球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