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濕地 楊寧靜 攝
冬日寒風瑟瑟,在漢江陜西省漢中市城區段天漢濕地公園里,魚類洄游生態通道的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目前已完成了魚道外擋墻主體施工,將進行魚道內部導流體的施工。項目建成后,洄游性魚類溯流而上的通道得以暢通,從而保護漢江魚類繁衍生息和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和改善。”漢中市一江兩岸開發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郭軍說。
漢中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區。2023年以來,漢中市堅持水環境污染治理、水生態系統修復、水資源精細管理、環境風險防控等協同發力,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繪就了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態藍圖。
聚合力 護水源
漢中市頒布實施《漢中市漢江水質保護條例》《漢中市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漢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濕地資源保護的實施意見》,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重點工作,細化分解為5個方面37項具體措施,明確任務目標,夯實治水責任,形成工作合力,統籌推動工作落實。
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修訂《漢中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開展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實施洋縣引酉、勉縣軍民渠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全年完成18.9公里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年用水總量持續控制在16.94億立方米內。
抓硬件 治污染
漢中市制定《全市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消空白五年工作計劃》,深入實施全市鎮級以上建成區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能力提升行動,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監管和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城固縣桔園鎮、寧強縣廣坪鎮等4個鎮級污水處理廠。持續推進中心城區雨污分流建設,實施中心城區規劃五路、古渡路中段、三幼配套道路雨污分流建設,改造雨污管網30公里,新增雨污水管道38.1公里。
完成78個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實施漢臺、南鄭等9個縣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維。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減量技術推廣,加大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力度,堅持做好稻漁綜合種養污染防治和水質監測監管工作。2023年,全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1%,化肥綜合利用率達到43%,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到53.01%和50.53%。
強機制 重實效
漢中市出臺《漢中市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督,完成66條河流健康評價和23條河流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審批,實施漢江濕地保護區退化濕地植被修復、嘉陵江小微濕地保護監測等項目,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種142.5萬尾,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0平方公里。“陜西佛坪縣秦嶺大熊貓保護”和“陜西留壩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入選國家2023年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
漢中市制定出臺《漢中市河道采砂違法行為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漢中市漢江流域(漢中段)“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嘉陵江流域跨省界河湖聯合河湖長制工作方案(試行)》,與安康市簽訂《跨界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協議》,與廣元市、隴南市開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建立17條跨省河流聯合河長制,聯防聯控機制不斷健全。
2023年,漢中市優良水體占比達100%,漢江、嘉陵江出境水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
來源:中國水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