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位于秦都區的陜西中科啟航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雄飛正在洽談新的訂單。他說:“我們將慣性導航技術應用于風力發電機,可以監測螺栓松動和葉片故障,從而對癥修理,解決了風電行業的痛點,這一領先技術奠定了公司的市場優勢。”
咸陽高新數字孵化器建設項目效果圖
落戶咸陽5年來,中科啟航的產值從最初2700萬元增長至2億元,并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市場前景廣闊,成為我市科技招商的典型。
從電子顯示產業、人工智能,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咸陽市以“新”促“新”,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我市梯次推進“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個工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科隆新材上市申請提交北交所,創新主體實現數量翻番、質量提升。
在全省率先設立秦創原專項款,以“前資助”“撥改投”等多種方式,累計支持154項來咸轉化科技成果項目。推動咸陽新型顯示產業納入廳市聯動重點項目,爭取支持資金9000萬元,招引培育新型顯示領域科技型企業20家以上。
常態化開展項目路演,成功舉辦“三項改革”進咸陽、第八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院士咸陽行等系列活動130場,推介項目154個。建立科技大使制度,在高校院所遴選195名科技大使,挖掘科技成果678項,推動13個縣市區掛牌成立秦創原創促中心,累計培育科技經紀人620人,聘請科技特派員2138名,共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75支。
科技創新的“種子”落地生根
科創的“種苗”茁壯成長
新質生產力加速釋放
彩虹液晶基板玻璃生產線
走進新型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的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咸陽高新區,陜西藍悅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員彭經輝手持遙控器正在調試一輛機器人。
“它可不簡單,有一項特殊的本領,能處理核廢料。”彭經輝一邊按著手中的遙控器一邊說。陜西藍悅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落戶到秦創原咸陽科技企業孵化中心后,將這里作為生產基地,搶抓區域發展先機,在技術開發中屢屢取得新成果。
這里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新企業,以西部智谷為載體,形成了以CEC咸陽8.6代生產線項目為龍頭,冠捷科技、虹寧、生益科技、林德制氣、峻凌電子、南京冠石、青島卓英社等一批先進企業集群,在園區里,無需跨市跨省,一兩公里范圍,從上游的石英砂到玻璃,再到終端組裝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咸陽彩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科技創新、智能化技改、數字化賦能……我市新質生產力正加速形成。2023年,咸陽市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28家、同比增長105%,高新技術企業596家、同比增長97%。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60億元,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來源:咸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