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之際,隨著年終獎的發放,銀行紛紛啟動針對客戶年終獎金的理財營銷活動。不少銀行向客戶推銷起了黃金等貴金屬業務。趁著黃金熱潮,銀行主要推出以龍年生肖為主題的貴金屬產品。例如,工商銀行推出了大師十二生肖傳世金·復興龍,農業銀行推出了傳世之寶龍年生肖金條,招商銀行則有招行金時來運轉產品(龍年特惠)等產品陸續上市。
銀行有關貴金屬業務的營銷更是讓客戶應接不暇。有客戶反映,剛剛踏入2024年,他就接連不斷地收到了多家銀行推送的貴金屬業務廣告。這些廣告里提到的優惠手段也是五花八門,包括下單每克立減、微信立減金抽取以及龍年生肖紀念鈔和郵票贈送等優惠活動。
多位銀行工作人員透露,今年銀行生肖金條的銷量高于往年,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產品儼然成為理財的“香餑餑”。從往年情況來看,春節前的一個多月,向來都是黃金產品消費高峰期。國內投資者普遍比較喜歡投資黃金,關注的人較多,自然營銷起來也比較方便。商業銀行的金條價格通常在國際金價基礎上每克加10元左右,比商場會便宜些。
為什么銀行近期營銷黃金等貴金屬業務力度加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從宏觀來看,美聯儲經過2022年至2023年的大幅加息后,利率處于高位,后續面臨降息的壓力。從歷史來看,在美聯儲加息后期黃金表現較強。同時,近年來全球經濟恢復面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沖突加大風險隱患。這些都凸顯了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投資價值,銀行向客戶推薦黃金等貴金屬業務也是為了豐富居民投資來源,在提高居民投資理財收益的同時實現資產配置多元化。
據了解,貴金屬投資與銀行理財既有交集也有差異。黃金投資既包括像金條、金幣這樣的實物黃金,也包括像黃金期貨、紙黃金這樣的虛擬黃金。黃金投資與銀行理財在投資對象、風險收益特征和流動性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區別。銀行理財一般“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投資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均可,而黃金投資則主要掛鉤黃金這一特定商品。黃金投資的風險和收益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匯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波動較大。一旦國際黃金價格下跌,國內投資者往往也很難“獨善其身”,投資收益可能會下降甚至虧損。但黃金投資相較于銀行理財較為靈活,可以在交易時間內隨時買賣,而銀行理財通常有固定的投資期限,提前贖回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還是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和資金流動性等需求綜合考慮。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