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產業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發展,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穩步提升。要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的未來產業發展模式。
在全面布局未來產業方面,《意見》要求,加強前瞻謀劃部署,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其中,在未來制造領域,發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納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環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傳感、模擬仿真等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適應通用智能趨勢的工業終端產品,支撐工業生產提質增效,賦能新型工業化;突破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發潛能的超級終端,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其中一項指出,要做強未來高端裝備,突破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超高速列車、下一代大飛機、綠色智能船舶、無人船艇等高端裝備產品。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研究員胡擁軍此前表示,未來產業具有高成長特征,前沿技術一旦跨越產業化的“達爾文海”,就有望高速增長成為一批千億級、萬億級先導性產業和支柱性產業,催生規模龐大的新興產業鏈與產業集群,是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最重要的新增長點。
(稿件來源:每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