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城市納沃伊的氮肥股份公司是該國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穿過廠區大門,迎面而來的幾張巨幅照片上介紹著公司近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其中,最醒目的當數中國企業承建的聚氯乙烯生產綜合體項目。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烏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工程,納沃伊氮肥股份公司聚氯乙烯生產綜合體項目由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工國際”)與上海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聯合承建。該項目是烏茲別克斯坦首套聚氯乙烯生產裝置,也是烏近年來成功建成投產的重大化工項目,年產10萬噸聚氯乙烯、7.5萬噸燒堿和30萬噸甲醇。
走進聚氯乙烯生產區,筆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隨著機器人靈活的動作,傳送帶上一袋袋25公斤裝的聚氯乙烯被一一傳送并碼放整齊。中工國際烏茲別克斯坦代表處副總代表韓學力表示,該項目在設計和建設中均采用了國際最新標準,生產線每天24小時不間斷生產聚氯乙烯,生產過程基本實現了零排放。
在車間中控室內,納沃伊氮肥股份公司聚氯乙烯生產綜合體項目副總經理卡莫利丁·阿薩多夫正檢查著各項生產流程,不時與同事溝通。阿薩多夫介紹,中控室的所有控制系統均由中方設計,操作便捷高效。作為全程參與項目建設的當地員工,阿薩多夫在2019年被選派至中國學習最新生產技術和管理流程,逐漸成長為業務骨干。如今,他已從普通員工成長為一名管理者。“當時和我一同前往中國的還有30多名同事,我們都已經成為工廠的中堅力量,活躍在生產線的各個崗位上。”
來到包裝和存儲車間,一袋袋聚氯乙烯堆疊在托盤上,叉車將這些產品運至旁邊倉庫儲存,靜靜等待火車和貨車的裝運。納沃伊氮肥股份公司前董事長法魯克·薩馬多夫表示,聚氯乙烯生產綜合體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000個,成為廠區內的明星項目。自生產線投入運營以來,公司的聚氯乙烯產品獲得市場高度認可,不僅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還出口至周邊國家。“公司期待與中方合作伙伴繼續加強合作,推動烏化學工業現代化轉型。”他說。
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建設時期曾專門開辟“綠色通道”為設備和人員往來減免稅費、簡化手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先后4次視察項目,高度評價其對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意義,表示中國企業為兩國共建“一帶一路”打造了“樣板工程”。他指出,該項目的建成不僅能解決烏茲別克斯坦國內聚氯乙烯和燒堿等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將促進烏國家化工產業長足發展。
離開工廠前,筆者來到氮肥股份公司設立的廠史博物館,聚氯乙烯生產綜合體項目的建成已列入廠史大事記。阿薩多夫表示,公司已經決定建設聚氯乙烯生產線二期,目前正在與中方企業落實相關細節。“共建‘一帶一路’助力我們實現工業現代化。我們對自己的事業和未來都充滿了信心!”阿薩多夫說。(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