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敦煌機場海關關員對出口葡萄開展現場監管
西北的冬天,冷冽而干爽。朝陽撫過清透澄澈的月牙泉、悠揚輕唱的鳴沙山,開啟絲路古郡敦煌全新的一天。在敦煌莫高國際機場口岸,從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飛來的旅游包機剛剛抵達,蘭州海關所屬敦煌機場海關已準備就緒,開始通關保障工作。
圖為敦煌機場海關關員對暫時進境文物開展監管保障
服務口岸開放
2000多年前,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敦煌作為河西四郡之一,古絲綢之路北、中、南三條路在此匯集、多元文明交相輝映,譜寫了“華戎所交一都會”的壯美華章。2019年2月,敦煌航空口岸正式對外開放,絲路古郡再現昔日輝煌;同年5月,敦煌機場海關開關,服務絲路古郡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
“我們依托科技賦能,提升監管效能,同時梳理優化通關流程和現場通道,為出入境旅客營造安全、便捷、高效的通關環境。”敦煌機場海關關長孫成宇說。
2024年1月中旬,98名旅客搭乘CZ8012航班從敦煌莫高國際機場前往韓國首爾,首條“敦煌—首爾”國際航線開通。自敦煌莫高航空口岸對外開放,截至目前,共計開通4條國際航線,敦煌機場海關共保障64架次航班順利出入境。
護航“駝隊”馳騁
敦煌憑借航空口岸對外開放迎來高質量發展機遇,但通道經濟發展并未止步于此。2023年底,搭載著44個集裝箱石棉的列車,從甘肅敦煌始發,通過鐵路運往天津港后經海運前往泰國曼谷。這是敦煌開行的第4條石棉貨運通道。
“與傳統海運40天的運輸周期相比,公鐵聯運、鐵海聯運等運輸方式可以實現一單到底,從敦煌到曼谷的運輸周期可以節約28天,運輸成本也能大幅下降,海關幫了我們的大忙!”石棉生產企業敦煌市森鑫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成奎說。
貨暢其行,通關保障更高效便捷。敦煌機場海關聯合地方商務、物流公司等相關部門,為企業在資質備案、包裝查驗、物流運輸、外匯備案和報關報檢等環節實施全流程幫扶,保障出口石棉順利通關。
一列列“鋼鐵駝隊”馳騁開行,“公、鐵、海”多式聯運作用有效發揮,敦煌向南向西開放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2023年,敦煌機場海關監管出口石棉2.14萬噸,同比增長3.74倍。
促進文化交流
“為保障我們歷次展覽的順利舉行,海關都全程提供通關、監管、咨詢等服務,開辟申報專窗,安排業務專家‘一對一’指導我們規范申報,主動上門查驗,切實壓縮通關時間,為我們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負責人李濤說。
2019年以來,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古玻璃器珍品展、東方文明古國冶金術展等5項展覽相繼在敦煌研究院展出,其中4項展覽榮獲當年“全國十大精品展覽”榮譽稱號。
敦煌機場海關對敦煌研究院進境展覽文物全程提供通關、監管、咨詢等服務,與首都機場海關合作建立跨關區聯合監管機制,開辟申報專窗,安排業務專家“一對一”指導規范申報,同時積極運用智慧海關理念,通過遠程視頻監控和駐場監管等方式,為研究院減免辦展保證金6000余萬元。
2019年以來,敦煌機場海關監管暫時進境展覽文物894件,貨值6.42億元,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助力特色農食產品“走出去”
“以前我們對出口業務不了解,海關人員多次上門對我們進行政策宣講和技術幫扶,指導我們完成出口水果果園和包裝廠注冊登記,指定專人對我們開展申報業務培訓,打消了我們的顧慮,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敦煌市兆豐農業科技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全禎說。
2023年10月7日,經敦煌機場海關檢驗合格,42噸敦煌葡萄通過一體化報關后順利發往越南,這是甘肅葡萄首次出口越南。
為助力企業擴大出口規模、拓展海外市場,敦煌機場海關認真貫徹落實海關促外貿保穩提質各項便利措施,深入企業開展“送政策上門”活動,對果園種植、日常管理、采摘、包裝、運輸等環節全鏈條把關,暢通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屬地查檢綠色通道,指定專人為企業進行全流程業務指導,見證特色農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及地區。
2023年,敦煌機場海關共監管葡萄、紅棗、枸杞等特色果品出口17371噸,同比增長1.96倍,其中鮮葡萄14393噸,同比增長3.03倍。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