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新華網刊發《陜西漢中:大力發展“五個農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報道了漢中市近年來大力發展“五個農業”取得的成效。
原文如下
近年來,陜西省漢中市創新構建有機農業、品牌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觀光農業產業體系(以下簡稱“五個農業”),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漢中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不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推動農業產業強龍頭、延鏈條、提質效、樹品牌,漢中市加快全產業、全要素、全業態融合發展,更好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精準聚焦、靶向發力,漢中市構建‘五個農業’產業體系,通過壯大有機農業提品質,打造品牌農業揚優勢,做強設施農業強支撐,發展智慧農業提能級,培育觀光農業延鏈條,做大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夯實物質基礎。”漢中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保平表示。通過構建“五個農業”產業體系,對發展現代農業的再部署、資源要素的再配置、資本要素的再整合、生產方式的再優化,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加快生產效率、產品價值、農民收入提高,深度融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更好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市場占有率。
拓展發展路徑以“五個農業”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壯大有機農業,豐富農產品內涵。漢中市堅持擴規模、定標準、提品質,構建有機產業集群,加強示范引領,全面推廣有機生產模式,發展循環農業,深度開發有機米、有機茶、有機肥等系列新產品,實現“數量增長”向“品質提升”轉變。打造品牌農業,扮靚農業新形象。漢中市圍繞品牌打造、品質提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漢字號”品牌。強化品牌管理,建立“環境有要求、生產有標準、準入有門檻、過程有管控、全程可溯源、品質有保障、消費可查詢、投訴有回應”八大信用背書體系,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安全可控。提升設施農業,提升現代化水平。漢中市聚焦農業科技、裝備支撐和功能配套,加快設施現代化、生產機械化、管理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服務信息化,設施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機械化率分別達到69%和54%。發展智慧農業,增添農業新活力。漢中市堅持數智賦能產業,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有機融合,智慧農業產值超80億元。發展觀光農業,拓寬增收新路徑。漢中市堅持多功能拓展、多業態聚集、多場景應用,依托全市110萬畝油菜打造“中國最美油菜花海”金色IP,“看鄉景”、“品鄉味”、“享鄉俗”、“憶鄉愁”,鄉村休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300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達60億元。
“堅持項目驅動、示范帶動、品牌拉動,漢中市大力實施有機農業培育、品牌農業培優、設施農業提升、智慧農業應用、觀光農業精品‘五大工程’,‘五個農業’加快發展、成效明顯,農業增加值增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張保平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