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走進改造提升后的建設路電廠家屬房,和諧統一的立面、干凈整潔的路面、功能齊全的設施……三三兩兩的居民在陽光下閑談、散步、運動,好不愜意。
小區住戶馮先生說:“小區改造不僅做靚了‘面子’,也做實了‘里子’,環境衛生、綠化景觀、停車秩序、社區服務都有了很大改善。”
這是府谷縣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一個縮影。
“繪”就幸福新圖景
改哪里?怎么改?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千頭萬緒,如何破題?
為確保改造“順民心”“合民意”,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府谷縣采取“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的方式,廣泛征詢小區居民意見,掌握居民關心和疑慮事項,研究制定了《府谷縣老舊小區改造規劃》(2021年—2025年)。確定了富昌路小區、建設路小區、學苑小區、河濱小區、桃園南小區、桃園北小區、天化路小區等7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老城區基本覆蓋。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占地面積79.38萬平方米,涉及255棟樓5110戶居民,總建筑面積為79.77萬平方米。明確改造范圍和改造內容,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類,對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改造。
“改”出城市新面貌
改造的是環境,凝聚的是民心。為盡快把這項民生實事做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相關部門結合老舊小區實際情況,開展入戶調研,揪出影響居民生活的“痛點”,打造居住區風貌“亮點”。
府谷縣按照“打造樣板、示范帶動”的思路,先打造一個樣板小區,讓廣大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一目了然”,變“要我改”為“我要改”,不定期召開觀摩會、座談會,及時給群眾答疑解惑,看得見的實惠調動了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健全動員居民參與機制。充分發揮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產權單位、物業服務企業在老舊小區項目改造中作用。
老舊小區改造堅持面子與里子同步改造。老舊小區內外、平面立面整體更新,一并解決屋頂漏、雨污排水不暢、亮化綠化以及健身器材配置不足、破損及缺少的問題。對室外老舊管網更新,室內開展燃氣智能表、自閉閥、電磁閥改造,將橡膠管更換為金屬波紋管,實現了燃氣報警器全覆蓋。
小區大“變臉”,居民樂開懷。隨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實施,一個個老舊小區在大刀闊斧地改造中實現了“內外兼修”的美麗蛻變,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規范,居民生活更加便捷,生活品質明顯改善,越來越多居民的幸福感在自家門口自動“升級”。
一組“大數據”是對府谷縣老舊小區改造最好的注解:目前已完成富昌路、建設路、河濱路、學苑路4個小區,共涉及3534戶、164棟樓,改造面積45.3萬平方米,2022年建設路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被確定為省級示范項目。2023年,對桃園南、桃園北、天化路3個小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改造面積33.7萬平方米、91棟樓、1576戶,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其中府谷縣桃園南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入選陜西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示范名單。
“大數據”彰顯出老舊小區通過“刮胡子、洗洗臉、壯筋骨、疏通脈”帶來的美麗蝶變。小區管道通了、綠化提升了、屋面不滲水了、文化氛圍濃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大幅改善,實現了他們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夢想,一件件、一樁樁民生實事、好事逐步落地落細,交出了一份份改造安居、改善民生的“暖心答卷”。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推進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嚴格把控材料入場關、技術關、質量關,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為申請加裝電梯且符合安裝電梯的小區加裝電梯,真正讓老舊小區改造成為老百姓的幸福工程。”府谷縣住建局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