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在陜西省武功縣的電商產業園里一派繁忙景象,打包稱重、電子打碼、粘貼快遞單、搬運大小包裹……工人們忙得不可開交,西北名特產品從這里一包包發往全國各地。
在生產一線,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與電商企業負責人就網絡食品安全、政策需求、未來發展等情況進行深入交流,收集電商企業關于市場監管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近年來,武功縣深入推進“一站式”服務,設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一站式”服務工作站,建立市場監管工作人員輪流到崗值守制度,為電商企業提供標準、計量、質量、知識產權、信用、公平競爭、認證認可、打假維權等全領域“一站式”綜合服務。
提到核桃產品標簽制作,電商公司經理史海生說,公司在核桃產品標簽標識制作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主要是對相關規定不太清楚,標簽制作推進緩慢。武功縣市場監管局得知情況后,派出工作人員進駐企業進行全程指導,從標簽版面信息、營養成分數據、宣傳用語等方面進行現場培訓,提高核桃產品上市效率,避免違法風險。
在行政執法方面,武功縣按照“誰監管、誰指導”原則,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指導市場主體依法經營,主動糾正違法行為,實現行政指導與嚴格監管相得益彰,避免機械教條式、簡單化“一罰了之”。同時,實施“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對在“盒子”里面的企業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實行容錯糾錯機制,以更安全的方式鼓勵創新,減少對企業的干預,有效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監管困局。
“公司成立初期,銷售的紅棗中被檢出微量苯甲酸,經過全流程排查,但沒有發現苯甲酸的來源。武功縣政府和市場監管部門得知情況后,組織人員奔赴紅棗產地實地調查,經過反復調查和實驗,確認在植物生長的次級代謝中產生了天然苯甲酸,確定為不是后期人為添加。”說起這段經歷,史海生深有感觸地說:“有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企業才能大膽往前走,我們公司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這樣規模,離不開武功縣政府和市場監管部門的紓困解難,離不開當地的良好營商環境。”
目前,武功縣已聚合西域美農、大漠盛宴等電商企業380余家,40余家快遞企業在縣城設點,105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遍布全縣,1200多家個體網店星羅棋布,日均發貨量15萬單……如今,唱響全國的“買西北,賣全國”武功農村電商模式被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推廣,直接帶動當地4萬余人就業,2023年,咸陽市獲評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
咸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也表示,咸陽市將以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為動力,高標準打造便捷高效的營商環境,為電商企業提供精準化、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市場監管與技術服務,助力全市電商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