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金融數據發布在即。多位專家預計,隨著穩增長政策發力,1月信貸“開門紅”確定性較強,預計新增信貸規模在4.5萬億元左右,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有可能較上月小幅回落。為改善廣義貨幣(M2)與狹義貨幣(M1)的增速“剪刀差”過大的狀況,宏觀政策可協同發力,繼續改善市場信心和社會預期。
信貸料實現“開門紅”
多位受訪專家預計,多因素將支撐信貸實現“開門紅”,1月新增信貸在4.5萬億元左右。增速方面,由于去年1月新增信貸創4.9萬億元的單月歷史新高,今年1月新增信貸料同比負增長。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結合近期市場情況,預計1月份金融數據基本可以實現“開門紅”,信貸規模可能低于2023年同期但高于2022年同期。
“預計1月新增信貸為4.5萬億元。”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說,“均衡投放”的要求可能導致1月新增信貸不及2023年同期,考慮到春節因素影響,以及當前穩增長政策正持續發力、房地產領域相關政策也在積極顯效、年初“三大工程”領域投放力度加大,多種因素都對1月信貸“開門紅”構成一定的支撐。
“預計1月新增信貸規模約4.6萬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少增約3000億元。”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監管層要求“信貸均衡投放”,這導致部分新增貸款在上年11月和12月投放,進而會相應減少2024年一季度新增貸款規模。
王青表示,穩增長政策發力下,1月新增信貸仍將是僅次于去年同期的歷史次高水平。基建投資已在上年底提速,今年初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水平,制造業投資也在政策支持和行業利潤改善等因素驅動下持續提速,加之近期各地加快推動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一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已經公布,這會帶動銀行加大房地產開發貸投放力度。
社融存量增速或有所回落
專家預計,1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或較去年12月有所回落。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政府債券方面,受到地方政府債發行放緩拖累,1月政府債凈融資規模預計低于5000億元;企業債券方面,由于發行規模走高,1月企業債券凈融資規模預計轉正,呈同比多增態勢。綜合來看,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預計為6.19萬億元,對應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約9.2%,或較上月有所回落。
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可能回落,原因在于1月政府債發行低于計劃發行額度,疊加信貸投放更均衡,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可能較2023年12月回落0.4個百分點到0.5個百分點。
在王青看來,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繼續處于高位,或僅次于2022年1月和2023年1月,位列歷史同期第三高的水平。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也會略高于經濟增速和價格水平之和,這也顯示了貨幣政策繼續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
“中性情境下,2024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中樞或在9.2%左右、較2023年略有回落。”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財政加力或帶動政府債券及其配套融資明顯增長;融資政策支持疊加實體需求逐步修復,或帶動企業端融資維持高位水平;穩地產大背景下,居民中長端融資或邊際修復,但彈性或相對有限,消費復蘇等政策將推動居民短端融資繼續改善。
著力改善發展預期
“考慮到1月信貸增速及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或有所回落,在存款派生效應影響下,預計1月M2同比增速會較上年12月小幅下行。”魯政委說。
王青表示,預計1月末M2同比增速在9.5%左右,較上年末放緩0.2個百分點左右。影響因素主要有二:一是上年同期貸款高增長帶動M2同比增速基數大幅上升0.8個百分點;二是去年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其中有5000億元結轉今年使用,這意味著年初財政存款會相應下降,推高今年1月M2同比增速。在兩項因素對沖后,預計1月M2同比增速會小幅下降。
此外,對于M2與M1增速的“剪刀差”,燕翔認為,M2與M1的增速“剪刀差”反映了企業對未來經濟的預期,當前“剪刀差”處于歷史高位水平,短期內可能仍會處于高位。改善“剪刀差”過大的狀況,應提振企業及居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這就需要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繼續協同發力。
“當前M2和M1的‘剪刀差’居高不下,預計1月會繼續小幅擴大。”王青表示,這意味著信貸高增長向實體經濟傳導受到一定阻礙,也意味著下一步政策調控的重點是盡快引導房地產行業實現軟著陸,同時通過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等措施,有效改善市場信心和社會預期。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