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一幕幕場景令人難以忘懷;翻閱2023,一份份“成績單”讓人深受鼓舞——
這一年,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連續3年被省政府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明顯地方典型予以通報表彰……
這一年,總投資490.8億元的104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完成投資59.5億元……
這一年,一系列飽含著“溫度”的民生實事落地有聲,讓百姓幸福更有“熱度”……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2023年,高質量發展的“新區答卷”可圈可點、靚麗呈現。
這份答卷有分量
保重點、鍛長板,科技創新引領發展“新引擎”
2023年9月29日,省政府印發《關于對2022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激勵的通報》,銅川高新區因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步等方面成效明顯受到通報表彰,并獲200萬元資金獎勵。
這已經是新區連續三年獲此殊榮。
2023年初至年末,類似的好消息紛至沓來:澳威、十四建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潛在)瞪羚企業,陜西醫標環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陜西想象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瞪羚企業,瞪羚企業數量排名全市第一;打造秦創原灃東異地孵化器、秦創原銅新科創轉化中心、秦創原銅川“三項改革”成果轉化核心區,培育認定各類雙創孵化載體9家,同比增長33%,占全市56%……
一批強有力的創新舉措讓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蹄疾步穩。
“我們是專業化生產新能源電動車及系列產品的企業,申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多虧了科技經紀人的幫助。”陜西耿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新區充分發揮科技經紀人隊伍“一頭連著企業技術、一頭連著市場資源”的探路引導作用,推動科技經紀人將技術和市場連接起來,實現企業項目高質量發展。
“為了適應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和攻克科技企業短板弱項,新區緊抓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機遇,聚焦‘兩鏈’融合,在全市率先組建科技經紀人隊伍,探索‘1+N’的發展模式,實現銅川市首次構建1個科技經紀人聯盟、N個成員單位的‘1+N’模式的創新突破,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變成‘櫥柜里的玩具’這一難題,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新區科技局負責人表示。
此外,新區打造“秦創原銅新科創轉化中心”小程序及路演廳,利用“線上+線下”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對接,讓新區的科技服務走入每一個孵化載體,點對點、面對面為企業開展服務。在銅川市麟字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構建了“市場主體建設+市場運營+政府支持+創業者”的創業孵化服務模式,提供空間、孵化、平臺等服務保障,為正在創業和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服務的平臺。2023年5月19日,科技部公布2022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銅川市麟字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榜上有名,這是我市首家晉級“國家隊”的孵化器,實現國家級雙創孵化載體“零突破”。目前,帶動就業2471人,累計營收7.75億元。
這份答卷有質量
穩預期、促增長,項目建設夯實經濟“壓艙石”
“我們去年2月5日進場,一個多月就正式投產了。”在銅川智能制造產業園陜西建工裝配式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廠區,董事長王輝為“新區速度”點贊。
“水肥土沃”,引來投資好項目。一個多月實現項目落地投產,是新區實行“領導包聯、專員服務”制度,千方百計搶進度、鉚足干勁往前趕,為項目建設提速助跑的一個縮影。
新區始終把重大項目作為穩經濟主陣地、主考場,堅持“五個一批”項目管理機制,扎實推動高質量項目推進暨招商引資年活動。2023年,10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9.5億元。建成精密機械零件生產、秦創原銅川創新谷、羊乳粉生產線建設等項目33個。加大“跑部進廳”力度,爭取政策性資金4.8億元。堅持熱情招商、精準招商,舉辦了銅商歸銅投資合作專場推介會,共簽約項目11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8個,涉及金額250.01億元,利用市域外到位資金77.12億元、省域外到位資金44.21億元,其中外資直投率率先突破全市直投零進度,排名第一。
把項目招進來是本事,為項目建設和發展提供好服務更要有真功夫,只有提供一流服務,才能把項目留得住、發展好。值得一提的是,“稅費服務矩陣”被列入全省2023年第一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做法。
“‘稅務+涉稅中介機構+稅費體驗師+銀行’的稅費服務矩陣,充實了納稅服務資源,滿足了納稅人和繳費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互促互進的社會化力量正在轉化為優化營商環境和提高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的‘好聲音’,邁出‘促進社會協同’的有力步伐。”新區稅務局主要負責人說。
同時,為了以“好服務”引來更多“好經濟”,新區聚焦項目招商、報批、實施和投產四個環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將行政審批手續前置,重點關注項目前期手續辦理環節,推行“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緊事快辦”的“全幫辦”服務機制,由專責部門負責項目的手續辦理,做到“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
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讓市場活力持續增強。數據顯示,2023年共培育市場主體3287戶,其中企業1179戶,個體工商戶2108戶。
這份答卷有溫度
兜底線、固底板,民生為本增添群眾“幸福色”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2023年,新區把辦好民生實事列為重點工作來抓,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勾勒出一幅幅溫暖人心的民生畫卷。
夜晚漫步花月薈,五彩繽紛、流光溢彩,酷炫的燈光秀、氣勢恢宏的仿宋建筑、獨具特色的地方小吃、魅力非凡的非遺藝術品和精彩的美人魚表演、打鐵花、水幕電影等節目,構建出消費新場景,讓市民全方位、全身心、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之旅。據介紹,花月薈2023年9月開街截至年尾,累計接待游客達到170萬人次,營業收入超880萬元,解決就業500余人。
“花月薈都上中央電視臺了!我們新區有了新地標,歡迎大家都來體驗。”市民李艷一邊觀看非遺表演一邊高興地說,“新區越來越現代化,城市品質提升了不少。”
2023年,總投資747萬元的新區坡頭街道上樓村百畝櫻桃觀光采摘園項目已完成海容模塊櫻桃溫室大棚18座,栽植3年生櫻桃樹1287棵,受益脫貧群眾66人。
“這櫻桃樹都是高標準栽植,我們既能在這打工還能學技術,多虧了黨的好政策。”上樓村的脫貧戶們紛紛表示。
便捷生活,為幸福“加溫”。
出門就能買菜、就餐、辦證,下樓就可以搞定配鑰匙、修家電等“小修小補”,社區里還有托育服務……時下,這種不出“圈”的便捷生活在新區咸豐路街道錦園社區成為現實。
一刻鐘,不僅是時間的尺度,更是衡量城市治理能力與發展活力的鮮活刻度。
在這里,以居民步行15分鐘約1.5公里范圍為半徑,散出了濃濃的城市煙火氣,“圈”出了社區居民的美好生活。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篤行不怠。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新區正以龍騰虎躍、魚躍龍門的干勁闖勁,不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區新篇章,共同奔向美好春天!
來源:銅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