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春季檔電影《熱辣滾燙》火了,二級市場上減肥藥也火了!今日減肥藥概念股延續昨日勢態持續走強,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減重市場需求確實很大。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國內外藥企正在加速進入減肥藥物領域,但競爭愈發激烈,行業專家認為善于與消費者行為接觸的企業更易被接受,同時原料藥和制劑成品藥一體化具有優勢。
企業端方面,有上市公司透露,由于目前司美格魯肽專利尚未到期,公司未來希望抓住這個機遇,也有今日股價觸及漲停的企業明確表示,公司沒有減肥藥這塊的業務。
減肥藥概念股持續火熱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今日午間,電影《熱辣滾燙》累計票房已達29.60億元,其中賈玲憑借減肥100斤首次亮相的熱搜優勢,讓該電影成為2024年內地票房榜和春節檔票房冠軍,預測內地總票房將達36.06億元。
電影真實呈現了她瘦身100斤這一過程,令不少觀眾大贊賈玲的堅持和毅力。賈玲式減肥話題持續發酵,導致市場對減肥關注度大幅提升。司美格魯肽是丹麥制藥巨頭諾和諾德的明星產品,2023年共取得了212.01億美元的銷售額,被稱為體重界的“游戲規則改變者”。
今日減肥藥概念盤中走勢依然活躍,截至發稿,科源制藥“20cm”漲停、金凱生科一度觸及漲停,常山藥業漲超18%,昊帆生物、翰宇藥業等漲超10%,華森制藥、百花醫藥漲停,博瑞醫藥漲超9%。
常山藥業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沒有減肥藥,不涉及減肥藥這一塊的業務,公司做的制劑適應癥只針對糖尿病,這個產品的原料是自己做的,但現在還沒有上市,Ⅲ期臨床試驗已經做完了,目前在準備注冊的材料。當問及是否未來有發展減重適應癥的打算時,該工作人員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昊帆生物證券部工作人員則表示,不知道公司股價上漲的原因,“大盤也在漲,外面他們炒來炒去,我們其實公司內部沒有什么特別的事項。我們是做多肽合成試劑,但是下游應用可能比較廣泛,會不會用在減肥藥里,其實我們也不掌握,因為減肥藥已經是屬于最終端的藥了,我們在整個行業非常的上游,沒辦法追溯的。”
行業專家李長城認為,減肥藥市場近十年來表現都不錯,隨著賈玲電影的火爆,會有更多的人加入減肥行列,減肥藥物消費也會進一步走強。
一位私募行業人士表示,減肥藥概念股的走強或與電影《熱辣滾燙》很有關系,健身房節后人都多了。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確實很大,國內有減肥需求的人群很多。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GLP-1RA藥物作為一種潛在的減肥解決方案,吸引著眾多的消費者和醫療專業人士的興趣。GLP-1受體激動劑在降糖減肥方面展現其巨大的潛力和發展前景,并且具有強勁的消費屬性,隨著適應癥的陸續拓展,GLP-1RA藥物市場預計將持續爆發式增長。
擁擠賽道中如何超車?
國內外藥企在減肥藥賽道中動作頻頻。
2月5日,諾和諾德宣布將擴產“減肥神藥”。其控股股東Novo Holdings已同意以165億美元收購CDMO(合同開發生產服務)龍頭Catalent(康泰倫特)。作為該交易的一部分,諾和諾德將從Novo Holdings收購Catalent的三個灌裝生產基地,預付款為110億美元。司美格魯肽作為諾和諾德的明星產品,2023年共取得了212.01億美元的銷售額。
國內方面隨著GLP-1類藥物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多家企業也加速“入局”,華東醫藥(000963.SZ)的利拉魯肽注射液糖尿病適應癥及肥胖或超重適應癥分別在2023年3月和6月在國內獲批上市,同時公司1月31日在互動平臺透露,公司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糖尿病適應癥已完成臨床3期受試者入組,預計2024年完成3期臨床。
翰宇藥業則在2月1日宣布,收到國家藥監局核準簽發關于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臨床試驗申請的《受理通知書》。該藥物適應癥:作為低熱量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的輔助治療,用于肥胖,或超重且伴有1種體重相關合并癥的成人患者體重管理。
此外,信達生物是國內進展最快的雙靶點GLP-1R/GCGR企業。1月9日,信達生物發布公告,宣布其GLP-1類藥物瑪仕度肽首個減重Ⅲ期臨床研究達成主要終點和所有關鍵次要終點,將于近期遞交上市申請。
2月19日晚間,博濟醫藥公告,公司與江蘇諾泰澳賽諾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技術服務(委托)合同》,合同總金額為人民幣1.08億元(含稅)。合同約定諾泰生物委托博濟醫藥提供“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臨床研究服務。截至發稿,博濟醫藥20%漲停。
諾泰生物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原料藥是已經有生產銷售的,但銷量的具體數據不方便透露。現在制劑是在研發當中,委托博濟生物做制劑的臨床研究服務。多肽業務公司很早就布局了,目前往下游、往制劑發展都是正常的。也有一些企業在研發,或多或少存在時間早晚的問題,但司美格魯肽制劑專利目前尚未到期,未來希望能抓住這個機遇。
此外恒瑞醫藥、石藥集團、博瑞醫藥等多家企業均布局此類藥物,可以預見未來競爭較為激烈。
隨著越來越多的藥企布局減肥藥物,想要在擁擠的賽道中脫穎而出,李長城認為,減肥產品更多的是市場消費形為,那些注重宣教,善于與消費者行為接觸的企業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雖然諸如信達生物等這些公司走在前面,但不代表著后入局的企業就不能瓜分市場,往往后入局的企業能夠尋求到消費者的痛點,在宣傳和銷售上投入而超車。此外,現在化學藥類的生產企業,原料藥和制劑成品藥一體化是很有優勢的,具有絕對話語權。
(稿件來源:鳳凰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