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渭濱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十項重點任務”,緊扣“聚力抓五優、奮進現代化”工作主線,知重負重、難中求成,向全區人民交出了一份彰顯擔當的“成績單”。
發展優 大道至簡 實干為要
工業轉型厚積薄發。渭濱區實施工業提質“6422”發展戰略,一體推進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創建省市研發平臺4個,7支科研團隊入選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名單,秦川機床、麥克傳感器等企業被認定為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西部傳感器產業園建成,實現了滿員招商。
文旅商體加速融合。渭濱區聚力打造山水游、工業游、紅色游、鄉村游、城郊游等全域旅游品牌,“姜炎文化宴”榮獲全市金獎。招引企業206戶,培育稅收超百萬樓宇11個,雞峰山旅游公路入選陜西省“十大最美農村公路”。在全市青少年運動會上,該區包攬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三項第一。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渭濱區完善“一三五”防返貧模式,探索“閑置資源+村集體流轉+社會資本運營”模式,建成金耳等市級現代農業園區4個,茵香河村入選全國第三批“鄉村治理示范村”。
項目招商協同發力。渭濱區229個新建重點項目開工率100%,億元以上大項目增加18%,產業化項目增加12.6%。在全市項目季度觀摩打分排名中,該區兩次名列全市第一,穩居全市前三,蟬聯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城區第三名。
環境優 環境是生產力 環境是競爭力
提升城市品質。渭濱區24個舊城改造項目進展順利,7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提前竣工,南關路城市綜合體安置樓主體封頂,寶雞火車站廣場改造提升項目建成投用。該區打通3條“斷頭路”,建成口袋公園3處,完成3條背街小巷改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實現全覆蓋。
優化營商環境。渭濱區2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在7省32個縣區實現“跨域通辦”,“‘渭’您服務”政務品牌連續3年獲得“國字號”榮譽,該區成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級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和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區。
改善生態環境。渭濱區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居四區第一,6個地表水國控、市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清姜河榮膺全國“最美家鄉河”稱號,獲評全省首屆“幸福河湖”。
民生優 民生無小事 枝葉總關情
就業優先,端穩飯碗。渭濱區開展各類招聘活動29場次,組建人力資源產業服務聯盟,創新推行高校畢業生“1311”服務模式,為37家企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846萬元,新增城鎮就業9585人。勞動監察工作經驗在人社部舉辦的培訓班上進行介紹推廣。
人民健康,用心守護。渭濱區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建成區互聯網醫院,基層中醫藥服務實現全覆蓋,該區通過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終期復審。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渭濱區實施“名師名校名校長”工程,引進北京培文教育集團合作辦學,渭濱一中、職中分校主體封頂,海棠幼兒園建成投用。
貼心服務,溫暖老人。渭濱區建成了31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投資150萬元為困難老人購買上門服務,為生活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安裝輔助器具。
治理優 創新社會治理 激發社會活力
改革成果可圈可點。渭濱區建立“12345”基層治理體系,率先推行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法,該區“我幫你”院落服務合作社治理“三無”小區工作經驗在中央政法委舉辦的全國“楓橋經驗”研討班上進行介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通過省級驗收。
重點領域強化治理。渭濱區嚴厲防范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獲評全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先進縣(區),姜譚路街道植物園社區被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
黨建優 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渭濱區創新創優“1245”黨建模式,《讓社會組織成為老舊小區治理最優解》黨建案例入圍“全國城鄉社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紅色驛站”實現社區全覆蓋。全區4619名在職黨員和公職人員到村(社區)“雙報到”,解決人民群眾難點堵點問題500余件。
風雨洗征程,回眸滿堂春。在新的一年里,渭濱區委、區政府將團結帶領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聚焦“建設西部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目標,持續打造“五優”城區升級版建設品牌,在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趕考”路上,再創新輝煌、再續新篇章!
來源:掌上寶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