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興春代表:深入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
榆林市煤炭資源富集,大規模的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加劇了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產生,地面塌陷、土地資源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水資源破壞等資源損毀問題存在。
惠興春代表建議,榆林要以縣、區為單位制定規劃,合理編制治理方案,因地制宜,一縣一策,專事專議,確保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順暢推進;探索成立區級或鎮級生態產業公司,引導礦區生態修復工作思路從“礦權”治理轉向“區域”治理,從而實現“綜合治理、系統修復”;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在土地復墾、植被恢復等剛性治理要求的基礎上,植入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將礦區生態保護修復與農業、旅游業、工業等生產生活活動相結合,切實為群眾打造一批可持續的產業鏈,提升生態修復綜合效益。
王婧代表:加快基礎教育擴容 推動教育優質發展
隨著城鄉教育一體化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隨遷子女跟隨父母進城就讀,外地務工人員子女在榆林接受教育的人數逐年快速增長。如何使人口流入量大的城區有足夠財力保障教育供給,確保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王婧代表建議,榆林要從省市級層面按一定比例撥付教育經費給隨遷子女就讀多的縣區,將義務教育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向基層傾斜,促進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加大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設施設備的補充力度、建設力度,滿足學生接受優質教育需求;對建設教育基礎設施設備給予專項政策和財政經費支持,采取多種措施與途徑加快縣域優質學校建設,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讓學生在就近的縣域享受到優質教育。
宋金梅代表:重視社區文化建設 優化公共服務供給
近年來,榆林市緊扣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通過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服務需求,為群眾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宋金梅代表建議,要繼續打造城市書房、文化驛站、非遺展覽館、陜北民歌傳習館、陜北說書傳習館等覆蓋城鄉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提升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條件,推動新建公共文化設施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居民集中區傾斜;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區特色、素質較好、文化業務知識較為全面的文化隊伍;通過各類活動載體,開展送書、送戲、送文藝、送展覽進校園、進軍營、進社區等流動文化服務,實現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
郭軍利代表: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近年來,榆林中醫藥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中醫藥人才隊伍特別是基層人才隊伍建設較為滯后,嚴重制約著中醫藥產業的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郭軍利代表建議,榆林要持續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供給,每年為各級中醫醫療機構招聘一批中醫藥專業人員,不斷補齊基層中醫醫師數量不足這一短板;大力推行基層人才培訓行動,針對榆林市域特點和地方病發病實際,邀請一批名醫名家定期授課,積極搭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培訓平臺,精心編制一批中醫藥特色課程體系,嚴格考核評價和績效評定機制,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完善基層人才發展環境,加大基層中醫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大力發展針灸、推拿、中醫康復等中醫藥優勢專科和特色專科,努力打造一批鎮村“名醫堂”“名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