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兩周年之際,西方多家媒體對烏克蘭戰事進展表現出悲觀情緒。據英國《衛報》25日報道,從俄烏沖突爆發至今,烏克蘭仍看不到任何喘息的機會。俄軍加強各條戰線進攻,給烏軍防御造成壓力。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在對烏軍事援助規模、力度及持續時間等方面的分歧和緊張關系正不斷凸顯。
美國《紐約時報》24日稱,俄烏沖突迎來兩周年,西方對俄制裁沒有奏效、對烏援助后繼乏力,烏當局可能會面臨尋求沖突解決方案的壓力,即便是處于弱勢地位。歐洲國家已認為美國失去了援烏意志,因而展現積極意愿,但又缺乏足夠能力幫助烏擊退俄攻勢?!都~約時報》提到,即便西方后續武器裝備到位,烏也沒有可預見的取勝之道。美國可能不愿再在威懾俄羅斯或保衛西方方面發揮其傳統的領導作用,而這將不可避免地給尚未做好充分準備的歐洲帶來更大負擔。
美聯社認為,對烏來說,未來看起來很黯淡,其受到兵源和彈藥短缺以及西方援助搖擺不定的困擾。烏軍還面臨俄軍掌握戰場主動權的壓力。美聯社稱,烏不僅依賴西方盟國等提供軍事援助,還依賴其提供財政等支持。沒有西方援助,烏將無法獲得維持戰事所需武器、彈藥等,也無法維持其國內經濟運轉。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稱,隨著西方軍事援助的動搖,烏當局挫敗感正在增加,國際社會對沖突的情緒也正逐漸改變。美國對烏援助仍然停滯不前,限制了烏軍部隊防御和戰斗能力。美國給予了烏能夠獲勝的希望,但在最關鍵時刻卻讓后者失望了。目前,烏克蘭正處于劣勢:西方支持已經減弱、烏軍裝備和彈藥不足、俄軍在前線繼續推進。
在西方媒體悲觀預測烏克蘭在俄烏沖突中下一步走向的背景下,當地時間24日,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比利時首相德克羅,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名西方領導人抵達基輔訪問。據烏通社報道,24日當天,烏總統澤連斯基分別同特魯多、梅洛尼簽署安全合作協議,協議有效期為10年。加意兩國將向烏提供關鍵和長期安全承諾,以及長期軍事、財政支持。此前,烏已同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簽署了類似安全合作協議。
馮德萊恩24日在社交媒體上稱,她與烏方討論了500億歐元援烏計劃的后續步驟,第一批45億歐元款項將于3月到位。另據《烏克蘭真理報》網站報道,德國外長貝爾伯克24日抵達烏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這是她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第六次訪烏。貝爾伯克稱,德國將繼續在武器軍備等方面支持烏克蘭。
對于西方領導人在周年紀念日到訪基輔,美國廣播公司(ABC)25日稱,在烏軍彈藥不足、國外援助懸而未決背景下,西方領導人到訪烏表達聲援。隨著俄烏沖突進入第三年,烏克蘭被陰郁情緒籠罩,烏軍在前線面臨包括物資減少和人員短缺等越來越多的挑戰。
《烏克蘭真理報》網站25日分析認為,烏克蘭的西方盟友經濟等綜合實力總體是俄羅斯數倍,盡管俄羅斯在戰場上占據主動權,但俄軍也損失慘重。俄軍目前仍在維持進攻行動,不過,能否在更高的作戰水平中以同樣方式繼續維持進攻面臨不確定性。
俄“News.ru”新聞網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稱,俄烏沖突兩周年之際,西方國家、組織領導人訪烏,表面功夫做得很足,但實際效果有限。這也反映他們并不希望結束沖突,而是選擇繼續維持戰事。俄“Bfm.ru”新聞網分析認為,西方領導人訪烏更多流于形式,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歐盟企圖在美國缺位的情況下,獨立增加對烏援助,但短期內無法奏效。歐洲內部對烏援助存在嚴重分歧、美國援助難以落地、西方對俄制裁沒有取得效果等因素都使烏面臨更多挑戰。隨著時間推移,西方或會更加考慮戰事外的其他選項。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