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越廣東,個稅收入位居榜首。去年多數省份個稅收入略有下滑,跟個稅減稅新政、企業限售股股權轉讓等收入減少、就業承壓等有關。
“真金白銀”的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收入反映居民富裕程度,跟老百姓收入密切相關,因此備受關注。
據部分省份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草案等相關數據,整理出2023年地方個稅收入前10強省份榜單。上海超過廣東,以952.9億元個稅收入位居榜首;廣東以946.1億元緊隨其后;北京以772.8億元穩居第三。浙江、江蘇均超500億元;福建、山東超200億元;四川、湖北、天津超百億。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個稅收入僅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個稅收入,并不包括上繳中央的部分。個稅屬于中央與地方共享稅種,中央與地方按照60:40比例分享。
十大個稅收入強省地方個稅收入均超百億,如果算上上繳中央部分,實際上地方個稅收入規模更高。十強省份中,東部省份有8個,其中前7名均為東部省份。東部省份經濟發達,產業基礎雄厚,居民收入高,相應繳納個稅收入也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1個省份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山東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國前8,其中上海和北京兩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8萬元。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9萬元,但由于廣東是人口第一大省,且深圳、廣州經濟發達,因此個稅收入總量穩居前列。
從個稅前十強省份榜單去年個稅收入同比增速來看,除了湖北尚未查詢到具體增速外,四川個稅收入增速最高,上海增速位居第二,福建、天津個稅收入微增,其他省份個稅收入有所下滑。與年初預算數相比,多數省份個稅收入略低于年初預計數。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個稅收入為14775億元,同比下降1%。
自2010年以來,除了少數年份因個稅改革政策性減收導致個稅收入出現下滑外,多數年份個稅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為何2023年個稅收入出現下滑?從地方預算報告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廣東2023年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執行情況的說明,談及2023年省級個稅收入同比下降6.5%時解釋稱,這主要是受落實新增減稅政策影響。北京關于2023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執行情況的說明,談及個稅收入不及預期時稱,這主要是落實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提高政策影響。
去年8月底,為了進一步減輕家庭生育養育和贍養老人的支出負擔,國務院決定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均每月提高1000元,這也在政策上形成個稅減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提高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政策新增減稅391.8億元。
除了個稅減稅外,浙江預算報告解釋當地個稅收入減少原因時稱,主要是企業限售股股權轉讓等收入減少。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稅務專業學位行業導師汪蔚青曾表示,可能2022年同期一些公司股票解禁后,部分人為了“落袋為安”轉讓了限售股,相應個稅收入較多,而去年這一情況減少,相應個稅收入出現明顯下降。
此外,多位專家曾分析,個稅收入增長放緩,也與宏觀經濟形勢、社會薪酬結構優化等有關。近年經濟增長放緩,青年人就業壓力較大,企業經營壓力增大,這對個稅收入有一定影響。另外房地產、金融、互聯網等高薪行業中一些企業降薪等,也影響了個稅收入增長。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要理性看待個稅收入下滑的情況,這既可能與收入下行有關,也有可能是前期偶然因素導致基數偏高。如果是后者,當一次性因素消除后,個稅還將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
上述個稅收入前十強省份中,除了福建尚未查詢到具體數據外,其他9個省份均公布了2024年個稅收入預計規模。9個省份均預計2024年個稅收入實現增長,增速在3.6%至9.8%之間,多數在5%左右。
(稿件來源:鳳凰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