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明確提出: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在大面積提高單產上。依托秦創原農業創新驅動平臺,楊凌示范區積極整合高校和企業科技資源,用科技攥緊種業芯片,端牢中國飯碗。
農科城里育良種
眼下,正值小麥的冬灌期。灌溉前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小麥育種專家吉萬全帶領團隊成員來到小麥育種選種圃,查看雜交幼苗長勢及小麥材料的抗寒性。
“我們這個材料比較穩定些,我們把每行的變化都記下來,后續再看它抽穗后的變化。”吉萬全一邊觀察小麥材料生長情況一邊給學生講解。
從事小麥育種研究三十多年,吉萬全教授緊緊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培育出優質強筋、綠色抗病新品種7個;他帶領的團隊通過將小麥與稀有野草雜交,研發出的6種通過審定的新品種,平均年產量能達到1000斤至1200斤,累計推廣面積4000多萬畝,為我國小麥新品種研發以及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對小麥育種來講,我們首先要保證糧食安全、提高產量,這是最基本的。另外,對抗病品種、抗蟲品種的培育,也是我們育種的目標之一,不光要產量高,而且抗性要好,這樣的話,我們既高產又綠色?!奔f全表示,“要讓中國的飯碗里裝中國糧,中國糧食用中國品種?!边@是吉萬全及其團隊矢志不移的奮斗目標。
在楊凌,像吉萬全這樣的育種專家有數百位,育種主體的集聚和合作,形成了巨大的創新動力。2021年,楊凌示范區聯合區內高校及企業,共同成立楊凌種業創新中心,構建以“市場為導向、大學為支撐、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臺、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體系,并建立了小麥、玉米、油菜等作物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創新體系,產學研體制機制實現“升級換代”。
“做種業,首先第一個我們必須要圍繞著糧食安全,培育新品種始終是我們堅持的一條主線。種業創新中心將聚焦育種、品種推廣方面遇到的難題,發揮政府的作用,發揮種業創新中心催化劑的作用,帶動楊凌種業發展?!睏盍璺N業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萍說道。
“一帶一路”上留印記
元月中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正茂與國際學院一帶一路國家的十幾名留學生來到楊凌百恒有機果園,通過考察學習,深入了解有機生產管理技術與種植模式。
“在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既要了解中國農業的優點,也要了解國外的需求,做到既把中國優質的農產品輸出到國外,也可以把外國的優質農產品進口到中國,從而滿足雙方的需求?!蔽鞅鞭r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正茂表示。
參觀、品鑒、交流,通過考察學習,留學生們紛紛表示,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將有機生產技術推向更多地方,讓更多國家因先進農業科學技術而受益。
來自巴基斯坦留學生漢吉興奮地說:“我很高興看到這里的管理,生產和技術,他們的農業做得非常好,在種植過程中沒有使用肥料,種出來的獼猴桃味道很甜很好吃,我要向全世界發出呼吁,希望大家一起關注有機農業?!?/p>
楊凌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優勢,與上合組織國家開展農業科技交流合作,通過組建上合現代農業國際聯合實驗室、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方式深化與上合組織國家在種植、養殖、育種、加工等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促進上合組織國家現代農業技術交流合作、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人才交流的國際大循環格局。
先后建成中烏節水農業科技示范園等13個海外農業合作園區,在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試種小麥、玉米、油葵等作物6500多畝,傳播110多項高效栽培技術,輻射面積達3000多萬畝。
“楊凌作為上合農業示范基地,在上合國家建立了系列海外園區,把農科城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帶到了上合國家,通過海外園區搭建起中國與上合國家的經貿合作往來橋梁?!睏盍璎F代農業國際合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兵表示。
科技推廣遍布全國
近幾年,楊凌在農業科技拔尖筑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效應上更是成績斐然。
春節期間,正值假期模式,但動科學院曹斌云團隊卻顯得比平時更加忙碌,實驗室、奶山羊養殖場成為他們的“度假勝地”。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奶為優。我們只有犧牲休息時間,與時間賽跑,才能追上發達國家畜牧業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于優質乳制品的需求,這是我們科研人員應該承擔起的使命。”曹斌云說。
在曹斌云團隊不懈努力下,近年來,陜西奶山羊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截至目前,陜西先后出臺了包括良種鑒定在內的11個奶山羊養殖技術標準和6個羊乳加工技術標準,涵蓋了奶山羊產業鏈全程。
產業標準化極大促進了產業發展,現在陜西省奶山羊良種規模、存欄數、羊奶產量、羊奶加工能力等七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羊乳制品更是占到了國產市場份額的85%。奶山羊全產業鏈產值為467億元,帶動農民年增收32億元。
“我們的目標是把奶山羊培育成為富裕農民的‘領頭羊’,讓中國羊奶產品成為享譽世界的民族品牌。”這就是曹斌云團隊一直堅守的初心。
在楊凌,還有很多像曹斌云這樣的教授,常年扎根基層,推廣技術,服務全國。日前,楊凌的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能力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探索形成“科技引領、產業支撐、精準服務、廣泛輻射”的專業化市場化科技服務新路徑,全面構建“立足陜西、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示范推廣新格局,年示范推廣面積達到1.2億畝,推廣效益超過300億元,有力支撐農業強國農業強省加快建設。
“2024年,我們將緊盯‘三區三高地’建設目標,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國家隊’定位,堅定不移落實‘三個看楊凌’要求,深化區校融合,高質量建設秦創原旱區農業創新引領示范區,加快打造中國旱區種業硅谷,深化與省內10個地市的農業科技市區合作,全力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為農業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楊凌科技力量?!睏盍枋痉秴^黨工委管委會副主任馬江濤表示。
來源:楊凌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