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加快建設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綠色金融體系,以高質量的綠色金融助力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是做好綠色金融這篇大文章所要長期探索的重要任務。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通過創新綠色金融工具,引導資金更多地流向環保、節能、清潔等制造業產業,有效緩解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中的資金不足問題,滿足其投融資需求。
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過綠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新增長引擎,不斷提升制造業中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產業的比重,逐漸形成資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附加值高的制造業產業結構。另一方面,持續激勵制造業企業加強節能降碳技術的研發投入和推廣應用,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
在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無論是設備更新改造,還是節能降碳的技術研發等,都面臨著巨大的資金需求。做好綠色金融這篇大文章,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可為實現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以綠色貸款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為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實踐中也面臨不少難點和堵點。新征程上,要多措并舉,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助力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
其一,注重政策取向一致性,明確綠色金融重點支持領域。減污降碳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應充分把握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與高質量發展的內在統一性,按照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的要求,加強綠色金融政策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的協調配合,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要根據各地制造業產業特點和綠色低碳轉型需求制定實施方案,把推進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等作為綠色金融支持的重點領域。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金融支持,助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加大對制造業轉型所需的清潔能源的金融支持,推動能源體系綠色轉型。積極支持制造業綠色轉型相關的科技攻關項目和成果轉化應用。
其二,注重政策需求差異性,因地、因業施策推進綠色金融創新。各地在經濟條件、制造業結構、金融發展水平、綠色轉型進程等多方面存在差異,綠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實施必須與地區和產業發展特征相適應。進一步完善支持綠色制造業項目的綠色金融體系,鼓勵產品服務創新,提高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綠色投資、碳金融等多元化綠色金融工具在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加大對綠色信用評級機構、綠色金融產品認證機構等綠色金融中介機構的培育。加快支持高碳產業低碳化轉型的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積極探索金融助力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有效實現路徑。強化數字科技賦能,鼓勵搭建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項目數據庫,依托相關數據分析提供差異化、定制化、精準化的金融服務。
其三,注重政策實施有效性,完善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由于制造業綠色轉型具有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等特征,需完善綠色金融的激勵約束機制,以增強政策實施的有效性。一方面,要系統建立金融支持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長效激勵機制。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綜合運用財政補助、獎勵、貼息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源向制造業綠色轉型項目集聚。另一方面,要增強金融支持制造業綠色轉型的監管和風控水平,建立差異化的綠色金融支持制造業轉型的評價制度。深入開展轉型風險研究,加強綠色金融風險管理,強化風險預警及應對機制建設。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