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任職時間最久的黨派領袖、共和黨參議員麥康奈爾突然請辭,或將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此同時,一場圍繞著“三個約翰”的繼任之戰則悄然拉開帷幕。
“歲月不饒人”
當地時間2月28日上午,麥康奈爾在國會參議院發表了自己的“離任感言”,表示將在今年11月卸任黨派領袖一職,且在本屆參議員任期結束后不再謀求連任。
美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
麥康奈爾早在1984年就被選入參議院,2007年被推選為參議院共和黨領袖,是迄今為止美國參議院在任時間最長的黨派“一把手”,前不久剛剛過完82歲的生日。而在近年來,他的身體和思維頻繁出現狀況,不僅多次摔倒、受傷,還曾在講話時突然犯糊涂忘詞。媒體猜測,前不久發生的家庭悲劇可能是致使他離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等媒體2月29日報道,麥康奈爾在28日的講話中罕見表現出情緒化的一面,他眼中含淚、聲音數度哽咽。他提及了妻子趙小蘭的妹妹趙安吉前不久因車禍離世,稱這起慘劇讓全家經歷了“格外艱難的時期”。他表示:“歲月不饒人。我不再是那個坐在后排議席上的年輕人,我希望我的同僚們能記住我的名字。但現在已經到了新老交替的時刻。”
對于麥康奈爾的退休意愿,美國總統拜登表示“遺憾”。拜登說:“雖然我們斗得不亦樂乎……但我與麥康奈爾關系很好。”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代表共和黨同僚向這位“老前輩”致敬,稱贊他為黨派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我看好約翰”
就在麥康奈爾請辭的那一刻起,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這一要職的角逐就已開啟。湊巧的是,最有望問鼎這一職位的是“三個約翰”。
首當其沖的是參議院共和黨的“二號人物”、黨鞭約翰·圖恩。美國“政治新聞網”稱,這位63歲的南達科他州聯邦參議員為人和善、行事低調,是共和黨內難得的“溫和派”力量,也是為黨派籌措資金的一把好手。圖恩的從政履歷驚人,多次創造州史和美國政治史。他在2004年的參議員選舉中竟然一舉擊敗了時任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湯姆·達施勒,這一創舉在當時堪稱“五十年一遇”的重大政治成就。2010年,圖恩的連任更是“未逢對手”,成為了1913年參議院直接選舉制建立以來唯一一個創造過“不戰而勝”戰績的南達科他州人,這即便是在整個共和黨內也僅存三例。
第二位角逐者是71歲的懷俄明州參議員約翰·巴拉索。巴拉索是一位從業24年的資深骨科大夫,曾入選該州“年度醫師”,至今被稱作“懷俄明醫生”。“政治新聞網”表示,巴拉索是“三個約翰”中最支持特朗普的一個,共和黨中的保守派對他非常看好。不僅如此,他當前還擔任著黨團組織——參議院“共和黨會議”的主席職務,該組織相當于參議院的“宣傳口”,旨在同美國媒體與民眾直接對話。巴拉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其同僚們的“出鏡率”。
作為參議院的“四朝元老”、前任黨鞭,72歲的得克薩斯州參議員約翰·科寧也是黨派領袖的有力角逐者。不過,由于與民主黨合作推出控槍法案,對特朗普的政治前途存在質疑,媒體認為他的政治前景比不上前兩位。
除了“三個約翰”外,美國輿論猜測參議院很可能也會出現“黑馬選手”——畢竟在先前的眾議院議長選舉中,沒人能猜到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約翰遜能最終奪魁。共和黨內目前普遍也保持著觀望態度。當被媒體問及更加“看好”誰時,共和黨資深議員羅姆尼打趣稱:“‘我看好約翰’目前是最保險的說法。”
“一個時代的終結”
美國《時代》雜志稱,麥康奈爾從政期間對共和黨最大的貢獻當數“重塑美國聯邦司法機關”。特朗普執政時期,麥康奈爾協助其一口氣任命了3名保守派大法官,導致美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整體“右傾”,極大程度上保障了保守派的政治議程。
英國《衛報》則慨嘆,麥康奈爾初入政壇時還是“溫和派”,支持墮胎、扶持工會,但隨著共和黨“穩定向右遷移”,他本人也難免隨波逐流,變得愈發“強硬與尖刻”。美媒稱,他的離任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未來的國家立法機關很有可能更加“右傾”。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