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漢中藤編”品牌推介會在西安舉辦,漢中市南鄭區正式對外發布了“漢中藤編”區域公用品牌戰略。
圖為“漢中藤編”品牌推介會現場。
據介紹,“漢中藤編”區域公用品牌定位為:久負盛名的秦巴生態非遺技藝。通過深度挖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中藤編”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向消費者傳遞“千年傳承、綠色生態、指尖美學、匠守非遺、聯農增收”等核心優勢,展示勞動人民用勤勞雙手編織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在‘漢中藤編’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中,我們秉承路徑化、落地化、閉環化三原則,將品牌建設和產業實際相融合,把宣傳推廣和規范監管有效結合,加快形成產業聯動發展閉環。”陜西農業品牌網、為道品牌負責人向丹介紹說,今后他們將幫助南鄭區持續推進“漢中藤編”品牌的標準化、數字化、現代化、國際化。
圖為“漢中藤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演示藤編編制工藝。
漢中市南鄭區委常委、副區長李鵬程在推介會上表示,今后,南鄭區將按照政府主導和市場主營原則,堅持綠色至上、科技賦能、融合發展理念,實施產業基礎夯實、經營主體培育、產品品質提升、營銷渠道拓展、三產融合發展五項戰略工程,全方位提升漢中藤編產業發展水平,實現創新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小技藝”做成“大產業”,把“小營生”做成“大品牌”,讓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據悉,漢中市南鄭區是“漢中藤編”的原產地和核心產區,被譽為陜西“藤編之鄉”。經過多年的傳承、保護、發展,形成了“藤編、棕編、扇編、竹編、草編”五大手工藝制品體系,開發出家具、裝飾、文創三大系列300多個品種,實現了藤編手工藝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發展。
2021年,“漢中藤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全區保有非遺項目名錄77項,傳承人106人,省級非遺工坊4個。發展“五編”企業和合作社26家,帶動就業3000余人。探索出了“傳承人領辦龍頭企業、手藝人參與合作社、勤快人組建家庭工坊”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和聯農帶農機制,引領帶動1300余戶從事藤編產業,戶均增收超萬元,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共富路。
來源:中新網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