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亞洲評論” (Nikkei Asia)4日報道,上周,美國海軍部長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接連造訪韓國和日本的幾家知名大型造船廠,并在每一處訪問時都強調讓其加入投資以重振美國閑置造船廠項目的想法。
報道對此稱,美國正尋求在日韓兩國資本、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的幫助下,重啟已經關閉或閑置的美國造船廠,因為它發現自己“難以跟上中國造船業的發展步伐”。
由于美國海軍目前艦艇的部分MRO(Maintenance,Repair和Operation,即“維護”、“維修”和“運行”)工作已經達到飽和狀態,美國正在考慮將部分此類工作轉移至海外盟國進行。
據Nikkei Asia報道,美國海軍部長德爾·托羅主張引入國際投資以重啟美國閑置休眠船廠。上周周二(2月27日),在兩家企業的首席執行官的陪同下,德爾·托羅在韓國參觀了現代重工位于蔚山的造船廠,以及韓華海洋位于巨濟島的造船廠。
報道稱,德爾·托羅告訴這些公司的高層,“美國各地有許多老造船廠,它們大多完好無損,處于休眠狀態,將其重新開發為軍民兩用造船廠的時機已經成熟。這些船廠既可用于建造宙斯盾驅逐艦等軍艦,也可用于高價值鏈商船,如液氨運輸船?!?/span>
他還說,“投資美國的軍民兩用造船廠將為美國創造高薪藍領和新領(new collar,傳統職場中的藍領變身成為白領,由低薪小時工或體力勞動者改行進入專業領域)就業機會,為建造先進船舶,和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保護和動力?!?/span>
據報道,德爾·托羅提到,他將在未來幾周在五角大樓與這些韓國造船廠的首席執行官舉行會談。美國海軍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這兩家造船企業對在美國建立子公司和投資造船廠表達了“濃厚的興趣”;不過,現代重工和韓華海洋的新聞稿內容則側重于為在韓國的美國船只提供維修服務的機會。
德爾·托羅隨后又訪問日本船企,期間由美國駐日大使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陪同參觀。伊曼紐爾支持利用日本私營造船廠進行美國軍艦的MRO工作,初始計劃僅涉及美軍部署在日本的船只,最終可能擴大至??吭诿绹靖鄣呐灤?。
上周周四(29日),在參觀日本三菱重工位于橫濱的造船廠時,伊曼紐爾說,此行共有兩個目的:一是檢查美國海軍補給艦“大號角”號的維修工作,二是評估日本公司對投資一家已經關閉的美國造船廠的興趣,“我們想看看三菱和其他日本公司是否有興趣投資并重開一家美國造船廠,參與建造海軍、海岸警衛隊和商用的艦船?!?/span>
他認為此舉具有戰略和工業價值,“將戰艦留在戰區,我們就不會因為往返美國進行維修工作而耽誤時間。同時,在這里進行維修工作將減輕美國造船廠的壓力,他們能夠有空閑建造新船?!?/span>
不過報道指出,與德爾·托羅的意見相比,伊曼紐爾的主張,其可行性存疑。它可能需要一條新的立法措施,因為在一條為保護美國就業而制定的法律中規定,禁止美國艦船在美國或關島以外的船廠進行全面大修、修理或維護。
Nikkei Asia介紹道,美國海軍艦艇目前由7家民營造船廠承包建造,包括兩家非美國的造船廠——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Marinette Marine)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造船廠,以及澳大利亞奧斯塔公司(Austal USA)位于亞拉巴馬州的造船廠。這兩家船企為日韓造船企業的加入提供了先例。
不過,最敏感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與核潛艇的維護只在4個公有海軍造船廠進行。美國此前有13個政府擁有的海軍造船廠,但現在有9個處于停產狀態,其中一些廠子已經被改造成了國家公園、集裝箱碼頭或海軍航空基地。
伊曼紐爾說,當他在上90年代初為克林頓總統工作時,美國有10到11家造船廠能夠建造海軍艦艇,“我們現在只剩下7家造船廠,而我們的工作量卻在不斷增加。7家造船廠的產量無法與11家造船廠相提并論。我們需要回到那時?!?/span>
報道分析稱,美方想要尋求加強造船能力,是因為發現自己“難以跟上中國造船業的發展步伐”。無論是現有艦船規模,還是建造速度,美國造船廠的成績與中國相比都相形見絀。
就在像核動力潛艇這種相對于中國具有明顯優勢的少數領域中,美國的水平也大不如前,目前只能夠以每年約1.2至1.3艘的速度進行建造,而過去是每年2艘。
2月上旬,美媒《華爾街日報》在一篇長文中指出,中國造船業連續14年領跑全球,去年全球商業造船產量的一半以上來自中國,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造船國。而過去幫助帝國興盛、擴大貿易和贏得戰爭的西方造船廠陷入“諸神黃昏”,歐洲的產量僅占全球的5%,美國幾乎毫無貢獻。
文中感慨,美國曾經蓬勃發展的造船業已經萎縮,現在不要說戰時生產速度,就連和平時期的需求都難以滿足。有幾家造船廠只有一個“大客戶”,即美國海軍。與此同時,這些造船廠還經常面臨積壓、工人短缺、供應商稀少和成本超支等問題。
上周,一份權威報告揭示美國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實施制裁后,中國海洋裝備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所受到的影響。報告顯示,“中國造船廠似乎經受住了美國旨在遏制中國海軍迅速擴張的制裁的沖擊。面臨種種限制,中國造船業去年實現了創紀錄的增長,大多數供應鏈都具有彈性。”
去年中國造船業完工量同比增長近12%,達4232萬載重噸,這超過了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還顯示,去年中國造船業的新訂單增長了56%,其中許多是先進船型,比如成本高昂的滾裝船占到了全球新訂單總量的83%。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有能力建造所有18種主要船型(包括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和郵輪)的國家,其中14種船型的訂單量位居世界第一。
研究還指出,造船能力對于中國國防實力的提升至關重要,而盡管美國的造船能力僅占全球總量的0.2%,但中國仍然不應該掉以輕心,同時也要關注日本、韓國和歐洲等競爭對手,并針對美國及其盟友可能擴大的進一步制裁想好對策。
(稿件來源:鳳凰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