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2024“一帶一路”企業國際合規對接交流會在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數百名來自政府有關部門、專業平臺和團體、涉外法務財務機構、相關企業等方面的代表和知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如何更好地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以合法合規途徑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熱點問題發表真知灼見。
本次交流會以“共建 共治 共享”為主題。會議由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慶市城市管理局指導,重慶廣告協會支持,重慶一帶一路經濟技術合作中心、重慶市企業合規促進會主辦,重慶西與迪展覽有限公司承辦。
民營企業是促進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的主力軍之一。重慶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進對此指出,加強民營企業境外合規建設是應對“走出去”風險挑戰的有效舉措,市工商聯全力推進民營企業合規建設,引導民營企業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熟悉和遵守駐在國法律法規,以合法合規助力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市工商聯將繼續發揮專業力量作用,提供更多合規培訓、方案和指引,切實提升企業合規能力水平。
“在共建‘一帶一路’中,法治是重要保障,法律部門的作用不可或缺。”原重慶市司法局二級巡視員彭得峻表示,一直以來,我市各級法律部門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提供法律服務和保障,努力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通力協作,全面貫徹法律平等原則,注重多元解紛,完善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商事爭端解決機制,有效維護公平競爭、誠實守信、和諧共贏的區域大合作環境。
重慶一帶一路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副主任、一帶一路門戶網總編輯丁華乾認為,合作、合流、合規在本質上具有同一性和特殊性,合作是手段,合流是結果,合規是要求,三者存在緊密的邏輯聯系和辯證關系。在“一帶一路”的偉大實踐中,要樹立合作、合流、合規的辯證思維,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各國人民帶來福祉,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重慶市企業合規促進會會長、重慶儒泰律師事務所主任鄭華友表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要“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推動民營企業合規守法經營”。就企業而言,不論其性質是國有還是民營,全面落實合規管理都有了政策或法律遵循,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下一步,市企業合規促進會將在培育合規新質生產力、搭建合規全流程平臺、推動“五項互認”、一組合規指數、“五張清單”“六道防線”等方面建立措施,通過政府引領、行業推動、企業響應,切實推動民營企業合規守法經營。
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重慶市渝臺經濟促進會會長顏建輝介紹,市渝臺經濟促進會致力于兩岸經濟文化藝術交流,為臺資企業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讓臺資臺企合法合規落戶重慶、在重慶發展。截至2023年12月,我市累計批準臺資企業2162家,累計合同臺資323.44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臺資80.27億美元,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225家。
顏建輝表示,重慶積極面向臺資臺企開展政策及法律法規的解讀活動,讓臺資臺企“知道政策、會用政策、遵守政策”,明白“什么是違法、怎樣不違法、違法怎么改”等問題,共同探索符合雙方利益的合規標準和規范,進一步增強臺企的法治觀念,以確保臺資企業在重慶的投資活動合法合規合理和在渝投資的互利共贏,助力兩岸經濟交流互鑒,促進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
當天會上,重慶市企業合規促進會、牟耳重慶小面有限公司獲授《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單位(基地)》牌匾。重慶市企業合規促進會獲授“優秀專業委員會”(清廉專業專委會、數字專業委員會、財稅專業委員會)牌匾。吳亮、尹洋洋、杜小東等獲授“企業合規優秀工作者”榮譽稱號。
專家熱議以合法合規途徑
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在當天舉行的2024“一帶一路”企業國際合規論壇上,多位專業人士圍繞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中開展合規經營以及規范化標準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重慶市貿促會法律事務部部長劉朝利表示,近年來,大國博弈加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企業在境外投資、貿易、工程承包過程中,合規監管日趨嚴格,面臨的合規風險挑戰形勢更加嚴峻,合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據統計,針對我國企業的貿易摩擦案件數量約占全球案件的70%。為更好服務企業開展國際業務經營,推動企業加強合規管理,2023年,市貿促會采取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形式,對全市近100家企業國際化經營合規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合規防范重視不夠。部分企業沒有將合規作為企業戰略和日常運營的重要內容,對員工進行合規培訓較少,合規意識還比較薄弱。
二是合規風險了解不夠。部分企業對國際化經營規則的多樣性、執法力度加強的形勢,防范措施針對性不強、效果不好。
三是合規管理能力不強。部分企業合規管理人力財力投入不夠,專業人才和管理經驗缺乏,合規管理體系不健全,無法有效發現和應對合規風險。
劉朝利介紹,近年來市貿促會通過開展合規管理培訓、合規風險排查和提供商事法律服務等手段,助力企業防范化解國際化經營風險、挑戰。2023年,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1000余人次,發布經貿摩擦預警信息150多期。與我市8家法院建立訴調對接機制,組建由130多名專家調解員組成的調解隊伍,為企業提供商事調解服務;近3年累計受理案件800多件(其中知識產權案件300多件),成功調解案件500多件,調解成功率達70%,受理案件標的額累計達13億多元,助力企業防范化解國際化經營風險、挑戰。
“大力度建立校企合作工作機制,可以科學有效的推動產學研合作,解決就業創業、成果轉化和價值轉換。”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瑩表示,數據合規性涉及政府和企業的“數據治理”“隱私保護”“合規使用”等要素,政府和企業從數據收集創建、存儲、加工處理、危機應對、傳輸追蹤,到共享使用、歸檔、銷毀,每個環節都涉及了多種安全要求,均需要關注合規問題。
重慶市新興媒體廣告企業商會會長、智享必達廣告數字產業園董事長何永中表示,市新興媒體廣告企業商會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要發揮好廣告傳媒自身優勢,主動思考策略,主動創造機會,主動交流合作,主動展現自我,主動承接任務。同時,要站在全市的高度,結合全局發展步驟,積極組織人脈、渠道、資源、媒體力量,以團隊形成矩陣式傳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展好、宣傳好、實施好、傳播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此外,要尋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傳媒商機,組團考察、精耕項目、拓展市場,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中國企業及當地經濟發展服好務,讓重慶的媒體人大有可為,實現重慶媒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泰和泰(重慶)律師事務所主任、法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后劉志強表示,涉外法治成為當前中國律師行業的重要議題,也與企業國際合規密切相關。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既是“長遠所需”,也是“當務之急”。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境,推進涉外法治工作,根本目的是用法治方式更好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促進國際法治進步。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律師行業要切實服務好“走出去”和“請進來”的企業,為合規體系建設提供好法律服務支撐。
重慶金瀚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吉成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方全表示,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中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優勢項目多為海外基建和資源類項目,這類項目通常具有投資額大、工程量大、投資回收期長以及易受被投資國政府政策影響等特點。合規經營是企業走進去所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稅務方面尤其應做好合規工作。
重慶市企業合規促進會會長、重慶儒泰律師事務所主任鄭華友表示,合規競爭力是建設一流企業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徑,是企業重要的軟實力。企業應積極開展合規管理,做好風險控制,并以合規激勵來幫助其避免行政處罰、刑事責任追究等。下一步市企業合規促進會將聯合高等院校、行業社會組織、第三方專業中介機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切實為企業合規建設建立標準,助力其規范化經營管理更上臺階。
“論壇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企業合規標準、風險管控、誠信建設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對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企業國際合規持續健康發展意義深遠。”重慶一帶一路經濟技術合作中心理事長兼主任、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客座教授、西南政法大學客座教授杜小東表示,“共建共治共享”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在全球化進程中,企業不僅承擔著經濟責任,也應當擔當起社會責任、環境責任、合規責任。社會各界更應聯起手來,配合政府和企業建立和促進廉潔文化,加強企業自律意識、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一帶一路”企業廉潔合規評價體系,并通過共建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參與治理機制、共享合作成果,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的活力。
重慶地標菜專委會、重慶市鄉村振興文化促進會、重慶市民營超市商會、重慶市孔子儒學研究會、重慶市農業產業化協會、重慶市西藏商會、重慶市海南商會、重慶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會、重慶中經產業研究院、合川區民營經濟協會、大渡口區國際貿易商會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