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產品走下生產線……
一車車產品裝上集裝箱……
澳威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里,生產出來的窄線寬激光器目前全球只有4個國家才能做出來,產品銷往美國、日本、加拿大、印度、丹麥、韓國,覆蓋歐洲以及東南亞等10余個國家,國內外的客戶絡繹不絕。
陜西牧吉旺制藥有限公司粉劑包裝車間里,藥材前處理、混合、包裝,全套現代化機械設備高速運轉,工人們井然有序地在各自的崗位上配料、混合、包裝等,整個生產流水線有條不紊,生產出的藥品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陜西建工銘鋁環保科技有限公司,4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熱鬧非凡”,200余位員工齊上陣,4條全自動智能生產線與8條手動常規生產線馬力全開趕訂單。
……
銅川靠什么獨特的“魅力”吸引這么多企業來銅投資?又靠什么維持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一谷一院+兩地”秦創原銅川模式是什么?
“一谷”即秦創原銅川創新谷;“一院”即銅川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兩地”分別是飛地和基地。飛地即研發孵化在外地、產業化在本地的逆向創新發展格局,包括飛地科創中心,飛地孵化器和飛地園區等;基地即銅川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基地,包括全市各個區縣、園區內的科技型產業基地。
而秦創原銅川創新谷是銅川立體聯動孵化器、加速器、促進器的集成,是創新主體和多元化創新元素的組合,轉型發展的新符號,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過程中,按照“一谷一院+兩地”的秦創原銅川模式總體布局,在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設立銅川飛地孵化器,打造西安研發主中心;以銅川光電子集成產業園區為載體建成銅川轉化主平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飛地科創中心、飛地園區、飛地孵化器作為政策信息服務窗口和西安研發分中心;探索園區托管、“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等產業協同模式,圍繞各區縣、各園區自身產業布局和優勢,在各區縣、園區布局建設秦創原“三項改革”成果轉化試驗區特色產業基地,聯動打造科創轉化高地。
銅川在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中有哪些特色做法?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企業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全市高企總數達到147家,超額完成突破120家的目標。在追求高企數量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高企培育質量的提升,對已認定高企持續加大跟蹤服務力度,指導幫助企業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做大做強高質量高企的群體,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全市10家瞪羚企業均為高新技術企業。
在高企培育上主要從政策引導激勵、拓寬高企培育源頭、完善培育體系等方面開展高企培育工作。一是加大政策激勵引導力度。市、區兩級積極推動出臺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銀給予獎勵,既實行事后獎勵, 又強化引導培育支持。2019年市政府出臺科技創新實施意見,第一條就是培育科技型企業。2021年以來,全市兌現科技獎勵經費1282萬元,其中涉及高企獎勵860萬元,占67.08%。2023年3月,又進一步完善了政策體系,出臺《關于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大了獎勵力度。二是注重拓寬高企培育源頭。加大增量招引,指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增加專利申請、開展產學研合作,為高質量培育高企提供“源頭活水”。注重存量提升,統籌推進“小升高”“規升高”,推動科技型企業特別是規上工業企業重抓創新,厚植高企培育的基礎。注重高企幼苗培育,積極推進孵化器建設,出臺銅川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載體管理辦法,明確孵化器建設標準,以省級高新區為重點,指導其對標建設孵化器,對照高企認定標準培育科技型小微企業,助其盡快成長為高企。三是動態調整充實高企培育庫。建立高企培育庫,把具有一定創新基礎的企業納入培育視野,抓早抓小、梯次培育、壓茬申報。
秦創原銅川飛地孵化器建設情況及成效有哪些?
秦創原銅川飛地孵化器緊扣“西安研發,銅川轉化”,主動承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成果,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聚焦光電子、新材料等產業方向,鏈接總窗口優勢創新創業資源,與銅川光電子集成產業園區緊密銜接,建立較為完善的異地孵化網絡,通過源頭創新項目異地孵化、銅川產業化,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水平高、競爭能力強的科技型企業,打造光電子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成為秦創原銅川創新驅動平臺的重要支撐,助推銅川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
自2003年運營以來,孵化器招商進展迅速,已入駐銅川之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陜西知芯外延半導體有限公司、陜西晨盛新材料有限公司、陜西柔性面陣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優質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4家,與西北大學、西安光機所、西安理工大學等9家高校院所達成科創合作,累計接待包括中央部委、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培訓團在內的省內外近30次調研學習。目前,由西安郵電大學智能光電創新技術實驗室轉化的科創企業銅川之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進入全國碳監測設備供應商名錄;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硅基異質外延技術研發項目轉化的科創企業知芯外延半導體有限公司,在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陜西賽區)暨第三屆陜西秦創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榮獲新一代信息技術初創組第一名。由長安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轉化成立的陜西晨盛宏遠新材料有限公司,通過銅川市“飛地+基金+產業基地”的模式探索,僅用四個月時間促成公司在銅川新材料產業園落地建廠,成為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首個由飛地回流建廠生產的科創企業,有力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來源:銅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