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修訂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下稱“跨境理財通2.0”)實施后,多家“跨境理財通”試點銀行開啟“嘗鮮期”攬客活動。
目前,試點銀行推出的定期存款利率水平維持在5%—10%左右,購買高息存款的投資者需要滿足具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戶籍、最近3個月家庭金融資產月末余額不低于200萬元人民幣等條件。
據了解,按照規定,在存款期限內客戶不能提前提取資金,如果提前提取不僅得不到利息,還要罰款,罰款區間為提取金額的5%—10%左右。
盡管此類存款產品利率相對較高,但是業內人士提示,投資者需要注意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此外,投資者也需更多了解港澳和內地的金融市場、金融制度和產品。
01有門檻
提前支取要繳納罰金
跨境理財通于2021年開通,當時被稱為1.0版本,今年2月26日,優化后的“跨境理財通2.0”正式實施,將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從100萬元人民幣提高到最高300萬元人民幣,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從“R1”至“R3”風險等級拓展為“R1”至“R4”風險等級。
落地半月有余,投資者認購熱情不減。“最近,一波跨境‘羊毛’可以薅起來了,存款利率最高能達到10%,寶子們快沖,我已經在銀行開戶了……”有投資者在社交平臺分享稱,也有投資者直言,10%以上的產品并不常見,想要購買的抓緊“上車”。
跨境理財通產品如何購買?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據了解,跨境理財通業務分為“南向通”“北向通”,其中,“南向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投資者在港澳銷售銀行開立個人投資賬戶,通過閉環式資金管道匯出資金購買港澳銷售銀行銷售的投資產品。
以面向內地投資者的“南向通”為例,投資者需具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戶籍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5年的條件,除此之外,投資者還需要滿足2年或以上投資經歷,且最近3個月家庭金融凈資產月末余額不低于100萬元人民幣,或者最近3個月家庭金融資產月末余額不低于200萬元人民幣等條件,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人民幣等。
工銀亞洲一位客服人員介紹稱,“跨境理財通業務需要在我行大灣區內的網點申請,申請后我行會為客戶開通一個香港的投資賬戶作為購買理財產品的渠道,最近銷售比較好的產品是人民幣、港元、美元定期存款。除了符合合格投資者認定之外,我行會審核客戶的資產等值,然后才會開通相關服務。”
“購買存款產品需要首先開通‘南向通’業務,先在我行官網填寫電子表格,然后去我行大灣區內網點簽署表格,完成簽約;簽約成功后就可以聯絡客戶經理購買產品,不需要去香港網點。”建設銀行亞洲(以下簡稱“建行亞洲”)一位客服人員稱,“按照規定,在存款期限內客戶不能提前提取存款資金,如果提前提取,不僅得不到利息,還要罰款,罰款區間為提取金額的5%—10%左右,具體由系統顯示為準。”
02收益大
高息福利是短期行為
在“跨境理財通2.0”正式實施時,就有多家銀行發布了高息存款產品。工銀亞洲合格客戶于推廣期內以跨境理財通“南向通”賬戶通過手機銀行購買1個月或3個月的人民幣/港元/美元定期存款,可享特惠年利率,具體來看,存款金額5000元人民幣或以上1個月利率為6%,3個月利率為5%;1000港元或以上1個月利率為9%,3個月利率為6%;1000美元或以上1個月利率為10%,3個月利率為7%。
不過,高息福利也是短期行為。“目前咨詢的客戶很多,大家都比較關心存款利率方面的優惠,優惠時間至今年3月末。”上述工銀亞洲客服人員說道。
“高息更多是用來推廣獲客的營銷手段,這類產品基本是銀行短期貼息,高利率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一般只有1-3個月,而且只能買一次,不能重復購買。”廣州一位中資銀行客戶經理表示,南向通門檻降低后,香港的銀行都加大力度搶奪客戶。
建行亞洲則表示,成功開戶便可享500港元獎勵,其中,人民幣定期存款最高利率為6%,最低存款額為5000元;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達10%,存款期限為1個月。
建行亞洲客服人員介紹,“高利率推廣期3月末結束,結束后按照普通的存款產品年利率來計算,若為普通客戶購買,存入資金為港元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1個月定期存款利率為3.65%;人民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1個月定期存款利率為1.8%;美元1萬以上10萬元以下,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4.8%。”
渣打香港“南向通”方面,新人開立跨境理財通即可享500港元的現金回贈;存入新資金可享高達9000港元的現金回贈,美元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同樣可達10%,存期為1個月,該活動將于3月28日結束。
03更便利
須留意匯率波動風險
“跨境理財通2.0”啟動運行,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投資便利化,更好地滿足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理財和全球配置資產的需要。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跨境理財通2.0”落地,使得內地居民參與大灣區理財投資的門檻有所降低、投資產品服務更廣泛、參與試點服務中介機構擴容,并對服務機構服務行為與供給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對于大灣區及內地投資者而言,無疑提升了跨境投資的便利性。
“近年來受歐美主要央行激進加息影響,香港聯系匯率制度,導致存款利率明顯高于內地。”周茂華強調,但需要關注的是,境外的資金成本也相應已高于內地,綜合兩地通脹考慮與國際匯率波動影響,同時還得考慮投資確定性,整體看,內地資產實際收益并非處于弱勢。
從理財產品角度,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分析道,從短期看,由于海外當前利率水平較高,跨境理財的收益相對較高,從長期看,這是拓寬內地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對投資者來說,短期產品值得入手,但需要關注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是否穩健。長期產品則需要考慮風險,因為美元無風險利率可能面臨轉折,時間太久的投資,可能未來的收益率很難保障,由于是理財產品,其收益率是浮動的,僅供參考,并非實際能夠收到。
一位銀行人士舉例談到,購買以美元結算的產品,需要先將人民幣兌換為美元,近期匯率在7.1至7.2之間。但考慮到未來美聯儲降息等可能性,假如匯率回到6.8至7.0之間,賣掉產品再換回人民幣的時候會有匯兌損失,賬面上的盈利未必能都到手。
目前,內地和港澳金融市場、金融制度和金融產品差異也較大。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無論是內地還是港澳的投資者,都應該更多了解兩地的金融市場、制度和產品,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投資能力、需求和風險偏好,通過“跨境理財通”等渠道進行理性投資。特別是內地投資者,對港澳金融市場的制度和風險要有充分了解和預期,不可盲目跟風投資。
來源:綜合北京商報、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