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境內市場股債齊漲,帶動理財產品收益率全線反彈。而含“權”類理財的收益優勢迅速凸顯。
興業研究數據顯示,受益于權益市場回暖,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理財產品當月凈值增長率大幅領先于固定收益類理財。
含“權”理財產品收益喜人,帶動需求端也有擴張態勢。據觀察,有理財公司發行含權產品僅三天,就宣布將募集上限上調20億元。更早之前,招銀理財一只R3風險等級的含權理財產品首發募集資金超13億元,一度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多家銀行理財公司人士表示,基于多元化客戶理財的需求,疊加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權益市場處于周期底部向上的時期,此時布局權益類理財產品或是理財公司重大發展機遇。
含權理財產品收益優勢凸顯 多家機構發新品
據興業研究,2月存量理財產品平均凈值增長率為0.45%。對比來看,現金管理型、固定收益類、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理財產品凈值增長率分別為0.16%、0.32%、0.74%、2.38%、6.01%,環比1月分別變動-0.04、0.07、1.33、4.74、15.48個百分點。
從投資性質來看,截至2月末,存量理財產品累計凈值破凈率為3.34%,環比上月上升0.01個百分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破凈率繼續下降?;旌项?、權益類理財破凈率的上升趨勢顯著放緩,環比增幅降至1個百分點以內,商品及衍生品類破凈率上升至高位,但環比升幅也有所收窄。
含權市場回暖,市場需求也同步上調。多家理財公司布局含權產品。據光大理財3月11日發布的公告,根據客戶需求,光大理財將上調陽光橙安盈5號(15M定開)理財產品募集規模上限,從30億元上調至50億元,新增近七成額度。
上一個月,含“權”理財產品發行穩中有升。開放式理財理財市場共發行12支權益類理財產品,而在此之前三個月,該類產品發行量分別為3支、17支、7支。近兩個月,已有光大理財、招商銀行(31.510, -0.01, -0.03%)、渤海銀行等多家理財子公司、銀行發行權益類或者混合類產品。
市場含“權”量上升?背后有何原因
不少理財機構人士認為,權益市場周期性機會,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資產荒”的問題,帶動含“權”理財市場興旺。
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A股市場估值水平、交易情緒等指標均處于歷史偏底部位置,市場下行空間有限。預計2024年A股市場機會大于風險,市場后續筑底上行的幅度和持續性取決于國內政策與改革加碼的方向及力度、經濟修復進程和企業盈利回升的幅度,預計市場整體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2024年隨著海外有望重新進入寬松周期,制約市場的外部環境因素有望迎來改善。同時活躍資本市場的定調,提振了市場風險偏好,資金供需緊張的狀況也有望在2024年得到改善。”上述人士進一步分析。
“上證指數逐漸修復,含‘權’類理財產品或可稍加關注?!逼找鏄藴恃芯繂T李霞也表示,在資產配置上,由于年前股市行情欠佳,相對處于較低點,理財公司整體對權益類、偏股混合產品布局未有偏向,但部分理財公司已在逐步布局“固收+”、“混合類”等含“權”類理財產品。
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場的低點位置,公司已積極開始推進布局含權類產品的布局。
賽道規模進一步擴張仍然面臨諸多難題
盡管含權投資市場有所回暖,但放眼整個市場,含“權”理財依舊“小眾”。普益標準研究員趙偉表示。“當前理財公司在布局權益類產品時,更多是出于豐富產品線的目的,投資規模并不大。”
據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測算,截至2月21日理財規模升至27.5萬億元附近。而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截至2月25日理財公司權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371.5226億元。也就是說,理財公司權益類產品在總規模內占比尚不足0.2%。
光大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現狀一是因為過去兩年資本市場整體回報相對較差,資管機構對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熱情較低。
“另一方面,銀行理財主力客群是低風險偏好客群,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隨著近期股市的下跌和債市的波動,進一步被向下壓縮,從投資者的需求和渠道反饋回來的信息,也直接導致了管理人逐步調整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更多地去選擇固收、存款等非權益類資產。”上述人士補充。
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也談到:“銀行股票型理財產品銷售面臨客戶認知、風險測評限制等困難,也需要通過機制創新、主動跟投等動作吸引更多潛在客戶關注?!?/p>
不過,市場也不乏樂觀的聲音。普益標準研究員董丹濃表示,隨著凈值化時代全面到來,經歷過破凈潮的投資者投資風格愈發謹慎,且更注重多元化資產配置。在利率持續下降和“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居民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提高,權益資產逐步受到關注。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