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由鄉村氣息的田園農莊錯落有致,一個個西紅柿、草莓在大棚藤蔓和綠葉間若隱若現......楊凌推行“部門聯政策、專家聯產業、科研聯生產、企業聯市場、黨員聯群眾,書記包抓典型村”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實現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讓農村變成讓城里人心向往之的“綠富美”。
人勤春來早,一大早,陜西省楊凌示范區楊陵區揉谷鎮新集村的葡萄種植戶陳健龍冒著春雨在葡萄避雨棚里開始勞作。
楊陵區揉谷鎮新集村村民陳建龍稱:“我這個棚有140米長,這片下來剛好10畝地。棚建好以后,不受氣候影響了,效益比以前能翻一番,一年產出超過了30萬元?,F在來看當時建這個棚也選擇對了?!?/p>
據了解,新集村是西北有名的葡萄產業村,葡萄種植面積從起初的不到400畝,發展至如今2000多畝,葡萄成為村民致富的主導產業。
2022年以來,楊凌示范區推行“部門聯政策、專家聯產業、科研聯生產、企業聯市場、黨員聯群眾,書記包抓典型村”的鄉村振興“五聯一抓”新機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作為包抓院校為新集村量身設計了避雨大棚,當地政府給予每個大棚2萬元技改補助,引導村民科學栽植。新技術的加持讓村民積極性空前高漲,紛紛嘗試種植陽光玫瑰、澳洲五號、黑皇等葡萄新品種。
楊陵區揉谷鎮新集村村民李雙成說:“這個樹是2022年栽的樹,2023年開始掛果,去年已經見到了效益,一畝地初次掛果能賣到8000塊錢。有了咱的設施,咱就敢創新,敢引進新的品種,給咱們創造更高的效益?!?/p>
隨著“五聯一抓”向縱深推進,在專家的指導下,新集村逐步探索出了葡萄產業高效發展的技術標準,2023年全村葡萄產值突破億元,村民人均收入也超過了3萬元。
“我們現在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正在轉變,今年我們打算再建設設施避雨棚100多畝,提高葡萄品質,引進葡萄新品種,讓農民增收致富?!睏盍陞^揉谷鎮新集村黨委書記張娟寧說道。
在新集村吹響產業振興最強音的同時,揉谷鎮田西村也通過三產融合發展,扮靚了這個昔日落后的小村莊。龍年春節期間,田西村策劃推出了“我的鄉村我的年”春節文化活動,實現了村莊變景區的完美蛻變,半個月綜合旅游收入超過20萬元。
楊陵區揉谷鎮田西村黨支部書記田小雄回憶道:“當時村里就一條水泥路,下雨了農戶房前屋后都是積水,別說通車了,穿著雨鞋都沒辦法通過?!?/p>
近年來,田西村以村莊的環境整治與人居環境改善為切入口,實施路面硬化、排污疏淤、自來水接入、廣場建設等四大基礎工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他們還瞄準紅薯產業打造“田薯叔”農莊,建成集花卉產業、創意農業、養生度假、兒童拓展訓練等為一體的多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發展產業干勁十足。
楊陵區揉谷鎮田西村村民田武輝說:“這四五年時間,紅薯收入每年有個10萬元。聽說村上還要成立紅薯育苗合作社,建立紅薯苗組培實驗室,我也要積極加入,想把這一行做得更長、更遠一點?!?/p>
驚蟄剛過,田西村立即啟動三產融合“共富”計劃,積極策劃油菜花節、嬉游萌寵文化節、紅薯狂歡日等農文旅活動,全力推動村集體經濟再上新臺階。
“通過這一些列活動的舉辦,我們集體經濟收益我們初步估算達到了30%以上的增長。”田小雄說道。
近年來,楊凌將全區53個村分為10個示范樣板村、10個重點突破村、33個全面提升村三種類型,梳理鄉村振興“一村一策”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重點任務清單432項,建成花園鄉村17個。2023年,楊凌農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低于10萬元的村全部清零,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富美鄉村的產業藍圖正在加速繪就。
來源:起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