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報告中無故多出百信銀行1元的授信” “本人對此事毫不知情,也從未使用過百信銀行,手機號也從未注冊過百信銀行,征信記錄上卻出現(xiàn)了該條記錄。”近期,有多位投訴人在黑貓投訴平臺投訴稱個人征信無故出現(xiàn)了百信銀行的授信記錄,并質疑該行盜用個人信息。
值得關注的是,百信銀行曾于2023年8月因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費者披露與金融產品和服務有關的重要內容、投訴數據漏報等,被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給予警告,并處罰款503.2萬元。
百信銀行相關負責人回復稱:“關于客戶投訴我們有專門的客服專家已經聯(lián)系客戶解答疑問。”關于遭監(jiān)管處罰的情況,上述負責人表示相關問題都已得到有效整改和完善。
征信報告無故出現(xiàn)1元授信?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多位投訴人稱在查詢征信報告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百信銀行的授信記錄,而投訴人表示其本人并未使用或注冊過百信銀行的相關賬號并進行貸款。
有投訴者表示,其于今年3月11日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發(fā)現(xiàn)了一條記錄:“2023年6月27日中信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其他個人消費貸款授信,額度有效期至2024年10月14日,可循環(huán)使用。截至2024年2月,信用額度1元(人民幣),余額為0,當前無逾期。”該投訴者表示對此事毫不知情,也從未使用過百信銀行,手機號也從未注冊過百信銀行。
多位投訴者有著類似的經歷。除了1元授信之外,有的投訴者的授信額度則更高。就投訴者的訴求來看,多位投訴者表示想要關閉額度以及相關解釋。“我懷疑盜取個人信息”其中一位投訴人稱。
對此,百信銀行相關負責人回復稱:“關于客戶投訴我們有專門的客服專家已經聯(lián)系客戶解答疑問。”
到底為何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呢?百信銀行客服表示:“如果是通過合作平臺申請借款,是會產生到相關記錄的。如果上述平臺確實沒有印象,建議聯(lián)系電話客服查詢具體是哪個平臺產生的記錄。”據介紹,該行合作平臺包括百度閃付、360借條、分期樂、云閃付、美團、拍拍貸等。
“通過我行合作平臺申請過我行額度,征信是由我行上報的。”百信銀行客服進一步表示,用戶申請時會顯示借款合同,會提示出資方。針對1元授信的疑問,百信銀行客服表示,征信顯示授信為1元不影響再次申請,用戶想申請借款是可以繼續(xù)申請的,但是申請結果需要以系統(tǒng)審核為準。
那么,征信報告出現(xiàn)類似貸款授信記錄的情況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征信?是否存在盜取個人信息?對此,北京鼎權律師事務所李昌鎖律師表示,征信記錄出現(xiàn)相關的貸款授信記錄,如果沒有逾期等違約情況不會對消費者的信用產生實質性影響。
李昌鎖表示,《網絡安全法》中規(guī)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對收集的個人信息要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保護法》中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比如收集信息需要明示、不能過度收集、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不得通過誤導、欺詐、脅迫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在處理個人信息時必須取得個人同意等。
“在申請借款時,有沒有告知消費者實際出借方,以及相關信息由其進行處理了,如果沒有明示告知,就是不合規(guī)的。”李昌鎖分析稱。
曾因投訴數據漏報等被罰超500萬
2023年8月20日,據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百信銀行因11項違法行為,被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給予警告,并處罰款503.2萬元。
罰單顯示,百信銀行違法行為類型包括未嚴格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相關要求;未按規(guī)定對異議信息進行核查和處理;未按規(guī)定對異議進行書面回復;異議處理超期;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體本人;未準確、完整、及時地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報送個人信用信息;未按照規(guī)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guī)定使用格式合同;信息披露未以適當方式供金融消費者確認接收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完整信息;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費者披露與金融產品和服務有關的重要內容;投訴數據漏報。
2023年6月15日,原銀保監(jiān)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披露的《關于2023年第一季度銀行業(yè)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百信銀行投訴量446件,較2022年第四季度增加63件;其中,該行個人貸款業(yè)務投訴量427件,較2022年第四季度增加62件,占投訴總量的95.7%。
公開資料顯示,百信銀行是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2017年由中信銀行和百度聯(lián)合發(fā)起成立。截至2023年9月末,百信銀行資產總額1039.76億元,負債總額958.48億元;2023年1-9月,該行凈利潤6.71億元。
(來源:中國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