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讀書不應該苛求任何客觀條件,對于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來說,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閱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特殊的氛圍中閱讀,會使人收獲更多的閱讀欣喜和趣味。當閱讀的意境被營造出來的時候,人們的閱讀感受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紅樓夢》這部書,是我的最愛,我曾反復讀過許多遍。有的時候是坐在車里讀的,有的時候是坐在河邊讀的,有的時候是躺在床上讀的……我以為我對《紅樓夢》這本書已經很尊敬了,但當我讀了清代蒙古族紅學家哈斯寶的《新譯紅樓夢》之后,卻慚愧萬分。與哈斯寶對待紅樓夢的態度,我的那種隨意的閱讀方式真的是褻瀆了經典啊!哈斯寶將曹雪芹和《紅樓夢》敬若神明,每讀《紅樓夢》之前,是必須焚香沏茶的。他在書中寫道:“要特說一句,后日錦繡肺腑的賢哲之士讀此《紅樓夢》,案頭必備高香清茶才應開讀。點高香,是為報答作者寫出這部如錦似繡的文章,留給我輩賞心悅目。沏清茶,是要洗滌我輩幾天積下的愚心濁腸,賞心悅目,讀此錦繡文章。”哈斯寶所要強調的,其實就是讀書的意境。焚一炷高香,沏一杯清茶,在這種氛圍下展卷讀書,多么有雅興啊!
近讀民國學者浦薛鳳的回憶錄,浦教授在書中兩次提及少年時代讀書的經歷,雖然只是短短數語,卻真切地描繪出了讀書的意境:“予曾攜帶三國志演義,坐于墓石長凳上翻閱。白云在天,鳥鳴于樹,野花綴地,景象優雅,自覺心曠神怡。”天上有白云,耳畔有鳥鳴,極目所見是遍野燦爛的野花……在如此優雅的環境里閱讀,心情之舒暢可想而知。在另一段回憶中,浦教授寫道:“家父曾語我,彼自幼刻苦讀書,曾有七絕一首之末句,根據其屢次向予口述,迄今牢記胸懷,‘夢回萱帳讀書聲’。當時更深半夜,猶自油燈如豆朗朗讀書之狀況,盡情畢露。”夜深人靜之時,桌上點著一盞油燈,人坐在燈下,高聲朗讀,讀書聲在寂靜的夜里傳得很遠很遠。這是一種夜讀的境界,是由聲音營造出來的讀書意境,在讀書人的心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以后,午夜夢回之時,耳畔依然響起朗朗的讀書聲。
詞學大家葉嘉瑩教授早年曾在哈佛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哈佛圖書館讀書的時光令她十分懷戀:“我在哈佛大學時,海陶瑋教授真是特別優待我。他就跟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人說,你晚上鎖門,要特別允許葉嘉瑩先生可以留在圖書館里繼續工作。……下午五點鐘以后,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走了,圖書館的門關了。在四壁都是書的圖書館里,我一個人可以工作到任何時間,那是最美好的時光。我這個人喜歡工作,我在哈佛時,工作的環境好,而且窗前的風景也很美,我的窗前是一排美麗的楓樹,夏天高大的枝葉隨風起舞,秋天滿樹的嫣紅的紅葉,冬天樹上覆蓋著白雪……”圖書館是寧靜、安謐的,在這樣的環境里,讀書的意境無需刻意營造。滿架的圖書,四溢的書香,挺拔秀麗的植株,這一切多么令人迷醉?在這種意境中讀書,無疑是一種高級享受。
在我的讀書閱歷中,也曾遇到過許多難忘的讀書意境。我曾在家鄉的山中閱讀,在一個明月朗照的秋夜,在山頂的一個窩棚里,點著一盞煤油燈,在燈下靜靜地閱讀。一輪圓圓的明月高懸在夜空中,星河燦爛,月華如水。山中的月色,總是那么迷人。在有月光的山里讀書,是一種曼妙無比的享受。我也曾在海邊閱讀,坐在海邊的沙灘上,面對著海面上洶涌的波濤,靜靜地閱讀那些人類不朽的經典。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閱讀之美,仿佛看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麗景象。我也曾在湖邊閱讀,盛夏時節,湖中的蓮花次第開放,我坐在湖邊,讀著這樣傷感的詩句:“問蓮根,有絲多少?蓮葉為誰苦?雙花脈脈相問,只是舊時兒女!”這樣的詩句,讓我相信,每一朵蓮花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讀書是靈魂上的事。生命有限,歲月無涯。當我們用高貴的閱讀方式來為我們的生命裝點皇冠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變成精神上的富翁。手捧書卷,遠離了塵世的喧囂,沉醉在一種忘我的境界。這樣的讀書意境,能蕩滌心靈的污垢,使人領悟人生的真諦,實在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諸多不同的閱讀體驗,帶給了我許多不同的閱讀樂趣,那是美的體驗,是一種愉悅的心情,充實了我的內心,也升華了我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