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理財了嗎?”“最近理財收益還不錯。”據了解,近期關于銀行理財的討論在朋友圈正悄然增加。2024年以來,隨著存款利率下調,不僅大額定期存單、儲蓄國債等產品受到投資者青睞,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也正在回升。
近日,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光大理財、農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對旗下理財產品募集規模上限進行上調,上調幅度從10億元到200億元不等,引發市場關注。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理財機構將新發產品募集資金上限調升的原因主要是年初以來,債市 “走牛”,理財產品業績亮眼,進一步提振了投資者投資熱情,調整募資規模傳遞了理財市場規模上漲的積極信號。
3月11日,光大理財發布公告稱,根據客戶需求,公司計劃對“陽光橙安盈5號(15M定開)”產品募集規模上限進行調整,上限將由30億元調整為50億元。徽銀理財自3月12日起,對徽銀理財徽安活期化凈值型理財產品190001募集規模上限調整至530億元。交銀理財發布公告,于3月14日調整交銀理財穩享靈動慧利日開1號(30天滾動持有期)理財產品規模上限,從10億元上調至20億元。招銀理財也自3月19日起對招銀理財招睿嘉利日開14個月持有1號固收增強理財計劃進行規模調整,規模上限從原來20億元上調至50億元。
還有部分產品募集上限上調金額超過百億元。例如,農銀理財自2月26日起將“農銀時時付”8號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規模上限由300億元上調至500億元;又在2月29日起將“農銀時時付”6號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規模上限由300億元上調至400億元。
從公告內容來看,多家理財公司表示,上調產品募集規模是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業內人士表示,理財機構將新發產品募集資金上限調升,反映市場對此類產品需求偏強,相關機構產品受市場歡迎。當前理財市場競爭激烈,通過提高產品的募集規模上限,可以吸引更多投資者,在市場中獲得比較優勢。
資金不斷涌入理財產品背后的原因,是市場情緒隨著經濟恢復正在逐步回暖,尤其年初以來,隨著債市“走牛”,相關理財產品業績亮眼,進一步提振了投資者投資熱情。
這種熱情也在理財市場規模數據中得以體現,中信證券研究顯示,2月份理財市場規模環比增長約 1.03 萬億元至 27.53 萬億元。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稱,去年存款掛牌利率3次下調,撬動了投資者對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需求;同時國債收益率的下行趨勢也帶動了固收類理財產品規模回升。“今年以來,特別是2月以來公司的管理規模明顯回升,目前公司的管理規模已經超越去年年末。”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
此外,據觀察,近期隨著黃金價格上漲,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布局了“固收+黃金”形式的“含金”理財產品,以固收資產打底、并含有部分黃金類資產。“‘固收+黃金’產品更加穩健,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固收+黃金”產品可能會有所增多。專家提示投資者密切關注市場利率和黃金價格的變動趨勢。
“理財產品規模主要受自身投資收益表現及競品的收益表現影響,預計未來規模會緩慢上升。”展望下階段,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分析稱,理財產品業績明顯好于去年,投資者信心得到提振,銀行及理財公司也在跟隨市場情形不斷優化資產配置策略,可能會有部分資金流向理財領域。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