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已開啟第二個“金色十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并對這項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包括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穩步推進重大項目合作,實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項目,積極推動數字、綠色、創新、健康、文旅、減貧等領域合作;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等。
今年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持續增長,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中國對共建國家合計進出口3.13萬億元,增長9%,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47.3%。
著眼第二個“金色十年”,受訪業內人士表示,在共建“一帶一路”的“五通”中,設施聯通是重中之重,未來要繼續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同時,要與共建國家深化數字、綠色等新領域合作,特別是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快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
扎實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
中老鐵路、雅萬高鐵、比雷埃夫斯港、中巴經濟走廊、匈塞鐵路……過去十年來,一個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像一顆顆珍珠點綴著“一帶一路”,串起全球互聯互通夢。這些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不僅為各國經濟復蘇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為世界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開辟了新空間。
自開通運營以來,截至今年3月12日,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3020萬人次,發送貨物3424萬噸,其中跨境貨物超780萬噸,國際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顯,為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為中老鐵路的維護者、運營者、管理者,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安策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釋放中老鐵路輻射帶動效應,加速推動大物流通道建設,優化沿線產業空間布局,加速發展倉儲物流、冷鏈運輸、綠色食品等業態,強化產業支撐,深度融入面向南亞、東南亞市場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打造高質量開放發展的新引擎。
設施聯通也是貿易暢通的重要基礎。今年,商務部將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貿易投資合作,其中提出要“更好發揮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重要貿易通道作用”。
從2017年開始建設,經過7年的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規模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
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重慶肩負著西部地區帶頭開放的重任,今年將實施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五年行動方案,著力推動通道設施、物流效率、通道經濟、數字賦能、制度開放、合作機制全面升級,持續釋放“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大力推動數字陸海新通道建設邁上新臺階。
加速推動“絲路電商”合作先行
值得注意的是,深化新領域合作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截至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新簽綠色、數字、藍色經濟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備忘錄23份,“絲路電商”伙伴國增加至30個。
“發展‘絲路電商’是充分發揮中國電子商務技術應用、模式創新和市場規模等優勢,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國際合作的重要舉措。”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鄭亞莉如是說。
目前,國務院已經批復上海市創建首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今年商務部也將拓展“絲路電商”合作,加快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
據了解,在“絲路電商”的先行先試方面,以上海為軸心的長三角地區有明顯的先發亮點、產業基礎和一體化協同發展優勢。鄭亞莉表示,浙江作為數字經濟發展先行省,跨境電商產業位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先進,國際化合作能力強,為“絲路電商”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談及如何進一步推進“絲路電商”發展,鄭亞莉建議:一是打造“絲路電商”產業體系,通過擴大跨境電商主體規模、培育跨境電商產業集群、加強跨境電商品牌建設、創新跨境電商發展模式等推動產業體系不斷完善;二是完善“絲路電商”制度體系,推動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包括主動參與國際經貿規則標準制定、提升跨境電商規則標準話語權、加快構建數字安全體系;三是提升“絲路電商”服務體系,通過完善跨境電商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建設跨境電商智能物流體系、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引進和培育跨境電商人才等方式,打造完善的服務體系;四是深化“絲路電商”平臺體系,通過推動開放平臺提能升級、推進世界電子貿易平臺試點全球化布局,持續升級“絲路電商”專業服務平臺。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