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集團近日發布2023年財報稱,受疫情后旅游需求顯著上升影響,國泰航空去年凈利潤為97.89億港元,自2019年以來連續三年虧損后首次扭虧為盈。緊緊抓住"植根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國泰集團持續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著力成為大灣區國際出行首選航司,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新航點。
快速恢復國際航班實現扭虧為盈
國泰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日前說,去年國泰航空業績收益為944.85億港元,同比增長85.1%。其中客運收益為559.51億港元,較2022年增長308.8%。全年共運載乘客1800萬人次,平均日載客4.93萬人次,同比大增541.4%。客運航班已恢復至疫情前的70%。
2023年,全球民航業強勁恢復,但從業績預告來看,海航控股、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預盈,南方航空、中國東航、中國國航均為預虧損,未能扭虧的主要原因是國際航線恢復不及預期。林紹波說,旅游需求顯著提升,國泰航空的國際航班恢復較快,帶來了高收益和盈利。
成立于1946年的國泰航空,以香港為基地,旗下擁有廉價航空香港快運及提供貨運服務的香港華民航空。去年,國泰航空員工數量較上年度增加3000人,已重聘近2000名在疫情期間離職的員工,并首次啟動“內地人才招募計劃”,招聘機艙服務員及見習機師,已有超過百名內地乘務員上崗,到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將增至400-500人,2025年預期還會繼續增加。截至去年底,國泰航空在全球共有逾2.38萬名員工,其中在港員工約1.96萬人。今年,國泰航空計劃增加約5000名員工。
深耕大灣區布局多式聯運服務
近年來,國泰航空積極貫徹"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制定大灣區發展戰略,加快多式聯運服務布局。今年1月18日,國泰航空首個設于機場之外的貴賓室在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啟用,完善了連接香港國際機場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多式聯運模式,實現海天聯運服務的全面升級,不但有助于推動深港融合,也進一步加強了大灣區與世界各地的連接。
致力于成為大灣區國際出行首選航空公司的國泰航空,近年來不斷推出多種海陸空多式聯運選擇,讓大灣區旅客能夠便捷前往香港國際機場換乘航班。例如,從深圳出行的旅客可在蛇口郵輪母港搭乘代碼共享快船,只需約30分鐘就能輕松前往香港國際機場的海天碼頭。目前,每天有11班船往來蛇口港及海天碼頭,乘客出發前可于碼頭一站式辦理國泰航空登機手續,領取船票及登機牌,并托運行李至航班最終目的地。
圖為乘客在深圳招商蛇口郵輪母港值機柜臺辦理國泰航空登機手續
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說,隨著香港國際機場不斷強化與大灣區城市的海陸空聯系,國泰航空將為從內地城市出發的旅客提供更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如今,乘客可在大灣區各城市的碼頭值機后坐船到香港機場,直接乘機出行;也可在珠海值機后經港珠澳大橋坐巴士到香港機場出行,行李直掛到目的地。
將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新航點
依托獨特的國際航空樞紐區位優勢,國泰航空鏈接了香港與全球約80個航點,其中21個航點覆蓋了14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林紹波表示,國泰航空已開通迪拜、曼谷、吉隆坡、科倫坡、馬尼拉、胡志明市、雅加達、加德滿都、約翰內斯堡、奧克蘭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多個城市航點。未來將充分利用今年底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系統開通的重要機遇,著力開發一些長途航線和新航點,積極參與共建"空中絲綢之路",拓展"一帶一路"新航點。
劉凱詩介紹說,為了拓展航空市場,國泰航空還在數字化方面做了大量創新,探索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乘客提供精準服務,通過大數據去分析不同航線、不同乘客背景的餐食選擇和機上娛樂需求,提高服務的準確度。未來,國泰航空還將加碼大灣區的多式聯運,甚至考慮采用“直升機+海+空”的模式,即乘坐直升機到蛇口碼頭,再坐船去香港機場出行。
除了立足香港及大灣區城市,國泰航空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快運航空主打“休閑旅行”,面向年輕化客群,大力開拓客源市場。3月12日,香港快運航空正式開通北京大興-香港新航線,未來還將開拓更多內地二三線城市航點。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