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KKR和博楓后,又一家外資私募巨頭完成備案,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管理規模超9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萬億元)的美國老牌PE巨頭漢領資本,旗下全資私募子公司——漢領(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3月18日正式完成備案。
自2014年私募登記備案以來,一批外資私募進入中國。整體來看,外資私募的規模普遍偏小,僅有9家規模超過百億元,60%的外資私募規模低于5億元。其中,外資私募證券管理人僅橋水(中國)一家規模過百億,這也說明外資私募在中國的發展并非易事,一方面水土不服,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本土私募的激烈競爭。
漢領資本完成備案
3月18日,美國老牌PE巨頭漢領資本旗下的全資私募子公司——漢領(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國基金業協會正式完成備案,注冊資本2000萬元,是一家外商獨資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全職員工8人,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為夏明晨,他是漢領資本董事總經理及亞太投資聯席主管。
早在2022年5月,上海金融官微發布消息稱,漢領資本成為上海首家通過QFLP試點形式設立S基金的機構;2023年2月,漢領資本對外宣布,其設在上海的辦公室正式開始運營,開始積極拓展人民幣市場的投資機會。上海辦公室是漢領資本繼香港、首爾、新加坡、悉尼和東京之后在亞太地區的第六個辦公室。
漢領資本1991年成立于美國費城,為全球1800多家機構和私人財富投資者提供服務,是全球最大的私募投資機構之一,擁有700多名專業人士。
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漢領資本管理資產總規模約903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5萬億元),其中包括1200億美元的全權委托資產和近7830億美元的非全權委托資產。
就在兩周前,博楓、KKR剛剛完成備案,漢領資本成為今年第三家在華設立私募機構并備案的國際資管巨頭。3月8日,KKR旗下私募開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備案登記;同日,Brookfield(博楓)旗下的博楓(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完成備案登記。
外資私募發展慢,六成規模低于5億元
自2014年私募登記備案以來,一批外資私募進入中國。其中,2018年到2022年期間,年度備案外資私募數量在30家左右,是外資私募來華備案的高峰期。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處于備案存續中的外商獨資私募一共有209家。其中,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占大頭,一共有151家,占比達72.25%;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一共有34家,占比為16.27%;另外還有24家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占比為11.48%。
整體來看,外資私募的規模普遍偏小,僅有9家規模超過百億元,139家外資私募規模低于5億元,占比高達66.51%。管理規模在50億~100億元之間的外資私募有11家,管理規模在10億~20億元和20億~50億元的外資私募分別有11家和19家,合計占比14.35%。
其中,備案存續的34家外資私募證券管理人中,規模100億以上的僅橋水(中國)投資一家,備案50億~100億元的有騰勝投資、元勝投資2家。而管理規模在5億以下和5億~10億元的外資私募證券管理人有24家和2家,合計占比超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私募證券管理人以股票策略為主,主觀外資私募證券管理人有21家,占到總量的61.76%,主觀+量化結合的外資私募證券管理人有6家,占到總量的17.65%。
截至3月20日,有業績展示的10家外資私募證券人年內整體收益為0.92%,其中6家實現正收益,占比為60.00%。與國內私募今年來-2.84%的收益均值相比,外資私募業績跑贏國內私募。
(稿件來源:鳳凰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