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銀行支付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把用戶合法權益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強化合規建設和風險防范意識,加大用戶支付賬戶安全保障力度,推動相關業務進一步契合監管要求,提高用戶支付安全化、便利化程度,推動共建健康向好的行業發展格局。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通報的2023年度金融違法行為處罰情況顯示,非銀行支付機構為年度行政處罰重點對象,涉及9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占被處罰機構的69%,反映出持續趨嚴的監管態勢。
非銀行支付機構是指除銀行業金融機構外,根據用戶提交的電子支付指令轉移貨幣資金的公司。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新業態不斷涌現,帶動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快速發展,有效滿足了大量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支付需求。同時,也出現了不合規的展業行為,防范化解非銀行支付風險、加強非銀行支付監管愈發重要。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表示,當前,非銀支付行業存在不公平條款,不當采集、使用甚至泄露用戶信息,以及部分支付業務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不夠透明等問題。從近年來監管部門開出的罰單情況看,對非銀行支付機構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斷加大,這有助于保障非銀行支付行業支付安全。
專家介紹,支付服務過去以商業銀行為主,隨著非銀行支付服務快速發展,呈現出商業銀行提供大額、對公支付服務為主,支付機構聚焦小額、便民支付服務,兩者既有競爭、也有分工合作的新格局,非銀行支付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和民生需求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在做好常態化監管的前提下,還需要完善頂層設計,健全行業法律法規,才能促進行業合規穩健發展。
據了解,我國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管領域的首部行政法規《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啊稐l例》明確了加強用戶信息保護,新增信息處理、信息保密和信息共享等有關要求,再次強化支付賬戶、備付金和支付指令等管理制度,明確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清算機構處理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其他非銀行支付機構之間合作開展的支付業務等條款。總體來看,《條例》的頒布適應支付行業新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了支付行業的準入和全鏈條全周期監管,將對行業未來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辈┩ǚ治鼋鹑谛袠I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說。
王蓬博認為,相較于此前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等,行業迎來的首部行政法規,法律層級更高,明確了監管職責和法律責任,進一步完善了支付業務規則,從制度上進一步保證了嚴監管的持續性和穿透性,將對支付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未來,推動非銀行支付機構合規展業將被擺在突出位置,金融監管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用戶合法權益。李一帆表示,非銀行支付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把用戶合法權益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強化合規建設和風險防范意識,依托金融科技賦能,加大用戶支付賬戶安全保障力度,不斷提升高質量服務能力,推動相關業務進一步契合監管要求,提高用戶支付安全化、便利化程度,推動共建健康向好的行業發展格局。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