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域開放司司長徐建平在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圖片展開幕式上發言。
“非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方。十余年來,中國同52個非洲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現在我們正穩步推進與非洲國家的合作共建,以清單制確保每個項目落地,造福更多國家和人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域開放司司長徐建平3月22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表示,中國將不斷同非洲國家深化務實合作,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圖片展當日在肯尼亞蒙內鐵路內羅畢火車站開幕。圖片展以“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為主題,通過展出中非務實合作工程和民生項目等相關圖片,旨在凝聚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共識,推動共建中非命運共同體。來自中肯兩國50余名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和項目員工參加了圖片展開幕式并積極評價共建“一帶一路”成果。
此次圖片展由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社非洲總分社、中國一帶一路網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共同舉辦,包括“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三個展覽單元。展覽為期1個月,通過30余幅圖片多角度展現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
徐建平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因相似的歷史際遇、共同的歷史使命,在過去的歲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非洲53個建交國中,已有52個國家與我們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中國-非盟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工作協調機制。”他說。
徐建平說,十余年來,中國同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不斷深入,建成了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項目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有力促進了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中國提出的“支持非洲工業化倡議”“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將進一步推動非洲社會經濟發展,助力中非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進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階段。
民生項目聯結民心工程。近年來,一批又一批中非合作項目落地,惠及千萬非洲人民。坦贊鐵路、蒙內鐵路、肯尼亞內羅畢快速路、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安哥拉國際機場等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成為非洲大陸的經濟動脈;風電、水電、地熱、太陽能等一大批綠色能源設施并網發電,為非洲工業化提供了能源保障;從乞力馬扎羅山頂到印度洋小島,中國企業建設的通信網絡覆蓋數億非洲用戶;在埃及、科特迪瓦、吉布提等國,一所所“魯班工坊”助力非洲職業教育發展,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批經濟社會發展人才。
此外,中國已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推廣了300多項先進適用技術,帶動農作物平均增產30%至60%,100多萬當地農戶從中受益。肯尼亞牛油果、埃塞俄比亞咖啡、貝寧菠蘿、南非鮮梨,越來越多非洲特色農產品通過輸華“綠色通道”進入中國市場,一項項便利化措施助力中非農業貿易快速增長。
“我們致力于提升中非兩國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后續我們將繼續統籌好重大標志性項目建設以及‘小而美’民生項目,更好地同非洲國家加強戰略對接,在雙方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實現發展共贏的目標。”徐建平說。
他指出,當前,中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非洲正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描繪的美好愿景加速前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目標、愿景高度契合,受到非洲國家的普遍歡迎。
“我們會加強和非洲各國的戰略對接,真正把非洲人民關切的健康安全等問題,逐步通過規劃的方式落實下去,變成現實。”徐建平說,作為深化非洲公共安全的一個重大標志性工程,非洲疾控中心現已正式交付使用,揭開了非洲公共衛生事業的新篇章,為中非衛生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談及未來合作時,徐建平表示,中方會繼續和非洲各國深化對接,確保把中國的發展優勢同非洲國家的需求結合起來,造福更多國家和人民。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