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項目,就是一個經濟增長點;一個好產業,就是一個經濟增長極。2023年10月18日,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首條生產線正式點火投產,對咸陽打造“面板+基板”雙龍頭引領的千億級電子顯示產業集群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連日來,在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走進咸陽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等地,采訪企業負責人、專家、相關部門負責人,探尋一片基板玻璃背后的產業發展故事。
3月20日,在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生產車間,工業機器人在進行相關作業。 張樂佳 攝
3月的咸陽高新區,生機勃發,處處涌動著大抓項目、大抓生產的熱潮。
3月20日,在咸陽市彩虹顯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彩虹股份”),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新一條大噸位高世代基板玻璃生產線點火投產。
走進項目生產車間,大型設備運轉不停、工業機器人配合有序,一片片又大又薄的玻璃在輾轉騰挪間完成收包,等待發貨。
“項目的首條生產線曾創造企業內部G8.5+基板玻璃生產線最快量產、最快達產、量產即達產等多項紀錄。而與項目首條生產線相比,此次點火投產的新生產線在產能及壽命上均有提升。”彩虹股份總經理徐劍介紹。
2023年以來,咸陽市不斷強化“以高質量項目論英雄”導向,持續加大營商環境優化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集中力量解決制約項目建設的各類“中梗阻”問題。如今,以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為代表的一批高質量項目落地生根,高質量發展成效不斷顯現。
謀劃好項目 打破壟斷填補空白
一塊顯示屏,連接大市場。
當前,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產屏大國”,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2年,中國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從2758億元增長至708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8%。
“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鏈發展仍不平衡,存在核心材料和關鍵裝備短板弱項,基板玻璃便是其中之一。”徐劍介紹。
為突破關鍵技術難題,一道“彩虹”奮勇爭先。
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規劃總投資200億元,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投資91億元,主要建設8座熱端窯爐和4條冷端生產線,具備年產580萬片基板玻璃的配套能力。項目作為陜西省新型顯示產業鏈重要的強鏈補鏈項目,有力保障了我國液晶面板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對咸陽市打造千億級電子顯示產業集群具有里程碑意義。今年1月,該項目作為陜西8個高質量項目之一向全國推介。
這一項目的含金量有多高?
彩虹股份虹陽顯示(咸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琎介紹,項目的投產使咸陽形成了“面板+基板”雙龍頭引領、上下游產業聯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進一步驗證了G8.5+基板玻璃大噸位產線的可持續復制性,標志著基板玻璃大噸位產線建設及生產水平再上新臺階。
“我們的多項重大成果打破國外壟斷,提升了G8.5+基板玻璃產業規模化、國產化水平,不僅填補了產業鏈上游的空白,也為產業鏈下游企業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間接創造經濟效益上百億元。”劉琎說。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許多亮點令人耳目一新。
“我們設立工程管理中心,實施28項新措施,使項目建設成本降低約7%。”劉琎介紹,項目還有效避免了交叉施工中的重復施工,提升了建安類施工質量和整體進度,設備的安裝調試時間壓縮30%以上。
“綠色”是該項目的關鍵詞。“我們堅持走綠色轉型之路,生產理念從傳統的穩定、安全轉化為穩控、綠色、高效。”劉琎說,項目各環節革新技術、降低能耗,努力打造綠色生產線,同時讓水利用率提高24%,每年可節省電費數千萬元。
“目前,項目一期各單體已完成主體及二次結構施工,項目土建主體完成進度超99%,二次結構及裝飾裝修完成進度超90%。”劉琎說,“今年,我們還將陸續點火幾條生產線,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創新促發展 自主研發自立自強
“項目主要生產基板玻璃系列產品。這一片薄薄的玻璃,凝結了我們20年的堅持,讓中國基板玻璃產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在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展廳,徐劍感慨道。
作為顯示面板的核心基礎材料之一,基板玻璃技術難度大、資金密集,曾長期被國外廠商高度壟斷,存在料方壁壘、設備壁壘、工藝壁壘三大壁壘。
一直以來,彩虹股份堅持走自主研發創新之路,加強與下游客戶的戰略合作,依托中國新型顯示領域唯一國家級創新平臺——平板顯示玻璃工藝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積極研發市場主流產品,不斷推進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該研究中心于2014年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彩虹股份建設,于2017年建成并通過驗收。”平板顯示玻璃工藝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宏榮介紹,“我們的主要研發方向是新型顯示產業的關鍵材料——基板玻璃、蓋板玻璃、高精細玻璃等電子玻璃。”
“曾經有許多人說我們‘傻’,研發投入成本大、沒效益,但我們堅持下來了。”侯宏榮說,“實際上,我們就一個信念,要把這一片玻璃做好。”
這幾年,彩虹股份通過科研成果轉化實現企業生產技術不斷升級,6項重大技術創新成果成功用于高世代基板玻璃產業化項目建設,量產化產品成功用于國內頭部用戶,企業經營和盈利能力明顯向好發展。
“經過長期的自主研發,我們突破了G8.5+基板玻璃技術難題。”侯宏榮說,企業將創新科研成果不斷轉化,目前項目落地關鍵新技術15項,使生產線效率提升13%,設計壽命延長20%。
溢流下拉法是全球基板玻璃制造的主流技術,技術門檻高、難度大,利用該技術可獲得純凈的高品質產品。平板顯示玻璃工藝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是攻克了這一技術,讓項目有了質的飛躍。
“我們逐步建立起溢流法工藝體系,又經過幾十版設計、成千上萬次修改,最終完成了生產裝備的設計定型。”侯宏榮介紹,企業攻克了國外在溢流磚前沿材料及設計上的技術壁壘,實現了下拉玻璃的高平整度,將溢流法工藝的“命門”牢牢掌握在手。
“除了自主研發,各項生產指標的提升也永無止境。企業一直在大噸位、長壽命、高精細三大方向上深耕。”侯宏榮說,未來,企業還將在良品率、生產成本、產品壽命等方面持續發力。
助企解難題 要素保障全力推進
高質量項目拔節生長,離不開近年來咸陽大力培育營商沃土。
在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建設期間,窗口指導、能耗指標、雙回路供電曾是橫亙在企業面前的“三座大山”。咸陽高新區通過全要素保障,幫助項目快速順利投產。
“項目比較特殊,需要時刻保持電力供應。一旦斷電,我們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劉琎介紹,咸陽高新區相關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數十次對接電力公司,幫助企業找對策,持續推進項目電力保障相關工作。
此外,咸陽市級領導攜企業多次到西安、進京協調,取得了窗口指導并解決能耗指標問題,使項目按照邊建設邊辦理的方式,如期順利點火試產。
“作為科技型企業,引才、用才、留才一直是我們的訴求。”侯宏榮說,“研發類人才培養周期長,一般3至5年才能上手。企業雖有一定規模的研發團隊,但在基礎材料研究等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缺口。”
為了幫助企業解決高素質人才短缺問題,咸陽高新區充分發揮高校人才高度集中的優勢,幫助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對接并簽訂協議,創新人才聯合培養模式,引進了一批高端專業人才,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在龍頭項目引領下,咸陽電子顯示產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
近年來,咸陽高新區以打造千億級電子顯示產業集群為目標,先后引進了冠捷科技、虹寧顯示等40多戶上下游配套企業,建成了涵蓋上游原材料、中游面板制造、下游終端應用的產業生態體系。為了讓更多企業免去后顧之憂、為全產業鏈發展保駕護航,咸陽高新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做好各類要素保障。
“近兩年,咸陽高新區在產業招引、項目建設、創新創業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力度,出臺了20余項惠企政策,涉及企業上市、科技型企業培育等。”咸陽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王亞芬介紹,“尤其是去年,我們出臺了《咸陽高新區重點工業企業三年培育計劃(試行)》,拿出1.5億元資金,支持引導企業高質量發展。”
咸陽高新區創新推出“三四三”項目推進機制,從項目包抓、要素協調、問題督導三方面,確保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環節順利推進。該機制實施以來,項目管家先后走訪項目150余次,采集項目信息100余條,反饋項目問題40多個。
“今年,咸陽高新區將以‘服務管家’機制服務好投資主體建設生產,解決各類項目建設生產中的問題,以最優、最全、最準、最快的工作標準提供全流程服務。”咸陽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毛建榮表示。
記者手記
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項目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是增強產業發展動能的強有力支撐。一個引領性強的龍頭項目,能夠帶動一個產業集群的蓬勃發展。
G8.5+基板玻璃生產線項目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該項目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進口產品替代,對陜西省新型顯示產業鏈起到了重要的強鏈、補鏈作用,有力保障了我國萬億級規模的液晶面板產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
一子落,滿盤活。如今,咸陽高新區已先后引進40多戶上下游配套企業,建成了涵蓋上游原材料、中游面板制造、下游終端應用的產業生態體系,并向著千億級電子顯示產業集群目標邁進。
從一塊基板玻璃到千億級產業新賽道,離不開企業持之以恒進行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也離不開政府用心服務、全力托舉。
建設高質量項目,企業要不斷向“高”發力、向“新”而行,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原動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不斷打造創新應用平臺,推動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相銜接。
推動高質量發展,各級政府要搶抓機遇,以更高標準、更寬視野謀劃實施科技含量高、引領作用強的重大項目。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創新創造提供充分的外部保障,切實增強服務項目建設的意識,常態化開展入企服務,深入了解企業需求,在強化要素保障、破解瓶頸制約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來源:陜西日報